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 藥癮家屬團體 | 活動實錄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

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愛(徐森杰 家族治療師)

三個月一次的家屬團體活動又到了,早上才剛開始,就有成員感嘆:「三個月一次,真的太少了!」其實,一開始這裡只有針對感染者/藥癮者的固定聚會,他們可以在這裡彼此分享心情、訴說面臨的困境,讓擁有相似經歷的人們互相理解,並整理自己的心情。直到後來,我們才意識到,感染者/藥癮者身旁的家人們也正獨自承受著陪伴過程中的難題。於是,我們開始舉辦家屬團體,希望提供一個學習和休息的空間,讓參與的人們在這裡補充知識、療癒身心,再帶著滿滿的力量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原來你也一樣:失眠與界線

森杰邀請大家輪流分享近況,成員們逐一講述從上次團體結束後的生活變化,談起當發現家人用藥後,生活怎樣被影響,心情經歷了哪些起伏。隨著大家的分享,很多人提到了相同的困擾-失眠。所有症狀都有原因,但不一定可以控制,而干擾睡眠的事情太多,擔心好像沒有停歇的時刻,因此我們需要從減害的方式著手,我們需要使自己的心態變年輕,學習與焦慮、擔心和平共處,若有失眠及身心症狀出現就需要尋求醫師的協助,而若發現疲累了就該休息。

在夥伴的分享中,森杰也聽出了這些困擾背後的一個共同議題:「界線」,界線是說出自己的需要,並對自己的委屈負責,而非要對方如何做讓自己舒服,同時也提醒大家:關係中的毒-勒索、焦慮、害怕、擔心。

為了幫助大家學習如何在愛與界線之間找到平衡,森杰介紹了「333原則」。森杰在黑板上畫下了一個賓士標誌,像是被切成三等份的派,分別代表「我」、「別人」和「道理跟情境」,而這些區域之間的線條就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界線。這個原則幫助我們在關心他人的同時,清楚劃分出自己與對方的責任與情感空間,避免過度消耗自己。

 

「333原則」的重點:

•    辨識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當家屬感到焦慮、壓力過大時,往往是因為界線不明,這時需要停下來,確認自己是否有過多的心理負擔。

•    理解界線是可以調整的:設立界線並不是隔離或拒絕,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選擇何時以及如何提供支持,而不是一味地犧牲自己。

 

在團體中,森杰根據夥伴先前的分享,引導每位家屬進行具體練習如何為自己的心情負責:

1.    從辨識心情開始:「這件事帶給你的心情是什麼?」大家開始認識到自己對某些事件的感受,可能是生氣、不爽,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2.    理解心情背後的需要:「是什麼原因讓你覺得不爽?」接著去思考,並理解這些心情是怎麼來的,背後的需求又是什麼(比如愛、理解、尊重、相信)

3.    接納並學習放下:「那我可以做什麼來滿足自己的需要?」當了解了自己的情緒來源後,學習接納這些感受,而非忽視或壓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抒發情緒,而非轉嫁到別人身上。例如,當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的個人時間

可以嘗試為自己安排一個旅行,並相信家人有能力照顧好自己,而不是一味指責對方,讓自己無法放心。

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共同學習如何在感覺情緒負荷過重時,適當調整自己的界線,避免過度消耗自己,有時保持界線與距離也對彼此關係是好的。讓我們在陪伴感染者/藥癮者的過程中,找到既能真誠關心對方,又不犧牲自我的平衡點。

 

願釋放,愛前行(丁宥允 心理師)

下午的團體活動旨在透過身心放鬆和情感釋放,幫助參加者重拾內心的平靜。宥允心理師首先讓大家進行簡單的肢體互動,透過眼神和動作與他人打招呼,逐步放下外界壓力,專注於當下的感受。接著,宥允心理師帶領大家反思:「如果明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有什麼沒為自己做到的?」伴隨著這樣的提問,每位成員開始作畫,將內心的情感透過色彩釋放。

在這個過程中,宥允心理師還準備了不同的精油配方,讓大家盲選出屬於自己的香氛,讓大家可以帶回家,陪伴屬於自己的療癒旅程。宥允心理師也逐一為大家介紹每個精油的獨特功效,對身體的好處、對心理的好處,以及可以配合的練習。比如,選擇到玫瑰精油的夥伴,可以進行自我反思:「我有多久沒有進入寂靜的片刻,在神聖的靜默中擁抱自己的生命與柔軟綻放的心?」練習在靜心中獨處,重啟愛與被愛的能力。

最後,大家把自己的畫作剪成樹葉形狀,在樹葉上寫下陪伴家人時的各種情緒,然後撕下幾片,將它們放回大地,象徵著讓那些無法再承擔的情感負擔釋放,回歸自然。這場活動透過藝術與精油的結合,讓參加者在身心上都得到舒緩與釋放。

如果你也需要一段與內在對話、釋放壓力的時間,這個團體將會是你能放下壓力、重新啟程的好地方。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