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新聞稿 】反對健保IC卡註記愛滋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2011.08.31)

在本次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後,第一線愛滋助人機構連日來接獲大量愛滋感染者來電或來訊「請命」,希望民間團體協助他們「續命」。幾天來社會對愛滋排斥與歧視的各種語言,已經使得感染者與感染者家屬恐慌並感受到二次烙印的壓力。而一般民眾因為對愛滋缺乏正確認識,加上媒體的密集報導,相關的愛滋諮詢電話不斷,提供愛滋篩檢的單位更出現要求篩檢爆量的情形。

一個看似為醫療疏失的事件,因捐贈者的愛滋感染身分,在各界密集的關注下,演變成愛滋人權議題。民眾或醫護人員、立委、監委因對愛滋的誤解,掀起一波要求健保IC卡註記愛滋的聲浪。雖政府單位已出面說明此將損害愛滋感染者權益,弊多於利,但面對此一愛滋感染者人權風暴,愛滋行動聯盟特此舉辦這次的記者會,我們不是要檢討或攻擊醫療的疏失,而是希望各界能更友善的對待這個議題,以免造成社會的撕裂。

 

感染者獻聲,陳述實際遇到拒絕醫療的事實
感染者代表B先生到現場陳述過去因為主動告知感染身分而遭受就醫歧視的事實。感染年資將近20年的B先生,曾經因為痔瘡至愛滋指定醫院就醫,卻仍被醫院以設備不足等理由要求轉院治療,一直到第三家醫療院所醫院才順利完成手術解除身體不適。另其曾因發燒至醫院急診,當告知醫護人員自身感染身分時,醫護人員馬上戴上雙層手套,藉由過度的防護來減低愛滋的焦慮。

更曾因其憂鬱症至精神科門診求醫時,醫生與其保持5公尺以上的距離,因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醫護人員對於愛滋的認識是如此的錯誤跟薄弱,恐懼治療愛滋感染者,一但於健保卡上註記愛滋,勢必將造成類似的案件層出不窮,不僅剝奪了感染者就醫權益,也會導致民眾不願接受愛滋篩檢,以避免自身權益受害,反而造成防疫缺口。

受邀來台進行分享的香港愛滋基金會志工Joey,其亦為感染20年的愛滋感染者,為支持聯盟的行動,特別出席記者會,他表達堅決反對健保卡註記愛滋,這樣會增加歧視及烙印。

 

愛滋及人權團體出席表達訴求
記者會各團體分別提出下列訴求:
林宜慧丨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社會上存在著更多從未檢驗以證實自己是否感染愛滋的黑數,所以健保卡註記無助於器官移植的安全。
喀飛丨同志諮詢熱線常務理事:醫護人員有權期盼一個免於感染的風險環境,但「醫護人員安全」與「感染者隱私及人權」不應該是對立的議題,兩者的保障制度,都不是希望犧牲任何一方的手段來完成。
徐森杰丨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落實「標準防護措施」可保障醫療人員職業安全及維護病患的治療品質。健保卡註記愛滋會使感染者就醫被拒的困境加劇。這次事件也是檢討愛滋教育的時機,社會集體對愛滋恐慌,顯示愛滋教育需重新檢討。
張麗淑丨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支持聯盟反對健保卡註記愛滋,保障醫療人員人身安全與病患權益,應從落實愛滋教育及相關配套措施做起。
張宏誠丨法律學者:依據大法官第603號釋憲,對於人民隱私權的保障,健保卡註記愛滋已有違憲之虞。
李夢萍丨懷愛協會主任:檢討反省事件是應該,但在此時是否應該關懷受影響家屬的心情,並給予寬容的對待。
台灣世界愛滋快樂聯盟代表丨支持聯盟呼籲,避免愛滋烙印。
人權會代表丨支持愛滋聯盟記者會的立場,反對愛滋註記於健保卡,醫療行政疏失不應該由個體承擔。
小YG聯盟丨在增進醫病關係及維護感染者就醫權益的立場,堅持反對於健保註記愛滋身分。
社團法人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與財團法人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丨關於健保卡註記愛滋一事,需待台灣醫療體系制度要健全落實、提出適當配套措施,兼顧病患隱私權及保障醫護人員權益,權衡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後,方能討論。

連署活動各界響應   台灣人權不能倒退
本次連署活動於發起的短短一天內,已經有超過50個團體,將近4000名個人參與連署活動(含臉書)。其包含愛滋團體、人權團體、性別議題團體、學術團體等。個人連署涵蓋愛滋權益保障委員、醫界、媒體人、藝文界、社工界、護理界、法律界等。眾人皆積極呼籲愛滋人權不能倒退,反對健保卡註記愛滋!

【附件一邀請連署書】敬請連署 反對健保IC卡註記愛滋
8月27日,台大醫院爆發錯植愛滋器官的遺憾事件,各界震驚。時經多日,要求健保IC卡加註愛滋聲浪大起,民間關懷愛滋團體認為此舉不僅「無助於保障器官移植之安全」、「無益於醫護執勤安全」,更將「惡化愛滋醫療環境」,故共同發起「反對健保IC卡註記愛滋」連署。
 

註記無助於器官移植安全
民間團體認為,健保IC卡之註記,僅限於「已確定檢驗出感染,且經通報,由衛生署列管追蹤之愛滋感染者」。然而,社會上存在更多從未檢驗個人是否感染愛滋的黑數,這些人、以及各自的家屬,當然也可能基於善意,願意作器官捐贈,則類似事件就可能再度發生。

其二,個人過往的愛滋檢驗結果,在進行器官移植時,是否仍然有效,是必須存疑的。舉例來說,09年檢驗無感染愛滋,11年時可能已有感染。因此,器官移植安全的維護,絕不能倚靠任何過往的愛滋檢驗結果,而應該以捐贈當下的檢驗結果,作為確定判準。
 
惡化愛滋醫療環境
除此之外,環諸現今醫療環境,對於病人之醫療處置,因是否感染愛滋而有不同醫療建議或處置者,仍持續發生,愛滋感染者(或病患)在就醫時,多有遭到差別待遇或明白拒診情事。健保IC卡之註記,無疑將使愛滋醫療環境更加艱困。
 
鬆懈醫事專業訓練要求
相對而言,愛滋註記之施行,也將使醫事人員對「無註記者」產生「此人並無感染愛滋」之錯覺印象,而疏忽專業訓練之要求。我們要提出的是,「無註記」絕不表示此人無感染,醫事人員萬不可因此誤認不需落實標準防護措施。 

有鑑於此,民間關懷愛滋團體反對健保IC卡進行愛滋註記,敬邀各界支持連署!

發起團體:愛滋行動聯盟 2011年8月31日

 

【附件二】
100年8月26日爆出台大醫院在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後,才發現捐贈者是愛滋感染者的事件,不僅造成5個受捐者面臨感染愛滋的風險,捐贈者家庭面臨意外失親、亡者愛滋身分曝光及善心被指責的三重壓力,台大與成大醫院在過程中的醫護人員成為眾矢之的,還有更多的感染者陷入告知身分的兩難,醫院的醫療人員陷入焦慮,甚至引起社會大眾的愛滋恐慌風暴!這一連串事件的發生,台灣愛滋聯盟有以下四點呼籲:

捍衛感染者、感染者家屬、受捐者家庭、執行手術醫護人員的隱私權
對於此次事件中,仍有部分媒體公布感染者基本資料,追問感染者家屬對後續影響的心情,對於悲傷中的家屬不僅造成二次傷害,更讓慈悲、善心被曲解,情何以堪!我們呼籲媒題及社會大眾應將焦點放在器官捐贈程序及公眾醫療安全,留給感染者、感染者家屬、受捐者家庭、執行手術醫護人員隱私的空間,並以接納、關懷、尊重與支持的態度對待之。 

愛滋是一種慢性病,切勿再對愛滋有錯誤的恐慌
感染愛滋有一定的途徑,只要醫護人員在每個醫療工作中做好標準防護措施,一般的醫療行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感染愛滋病毒的機會是相當低的!對於5位受捐贈者病患,我們表達深切的關懷,期待預防性投藥發揮最好的效益。在這次事件中,當務之急除了設法減少既有可能造成的傷害外,檢討每一個環節並且落實移植器官的標準作業程序,真正做到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醫護人員安全」應該透過更完善的防護措施與規範的貫徹執行,而不是將保障「感染者隱私」的規範視為對立的障礙
許多感染者長久以來在就醫時面臨「被拒診」、「被拒絕開刀」的困境與歧視,因此,健保卡上不強制註記感染身分,是以保護感染者有公平就醫的權利。因此,這次事件突顯出,醫療人員在防護措施與標準防護程序職前與在職教育的重要性,一旦醫療人員透過「釐清愛滋病的刻板印象」、「消除對愛滋病的恐懼」的教育,可修正醫護人員對愛滋病存有不符合實情的認知,如此才能真正發揮治療病患的助人功能。

向這次執行手術及所有對愛滋友善的醫護人員致敬
本次事件,執行器官移植的台大醫院及成大醫院醫療人員,承擔極大的社會壓力。除了有過失的人員應負起應有的責任,我們呼籲社會,應給予其他的醫療人員支持與敬意。不論是對於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和家屬、需要醫療人員醫療及照護的感染者朋友,或是任何疾病的病人,不分疾病、視病如親、堅守醫療崗位的醫護人員,應該受到社會的支持與鼓勵,才能使所有病人繼續受到良好的照顧。

聯盟再次強調,保障受愛滋病毒影響的人群、醫護人員及社會大眾的健康同等重要,實施健保卡或醫療記錄的註記極有可能犧牲少數人的就醫權益,甚至造成防疫的漏洞。唯有正視所有血液傳染病都必須恪遵「標準防護措施」,再次確認既有的器官捐贈流程使其更加完善,並且教育社會大眾獲得愛滋病正確的知識,普及標準防護的觀念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台灣愛滋行動聯盟敬上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