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精神官能症與愛滋共病輔導案例討論-助人者工作坊實錄

發佈日期:2018/06/28

講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心身科 衛漢庭醫師

有鑑於助人者在服務時,經常面對到許多精神共病的朋友,除了要更理解疾病本身如何影響人,也需要知道在投藥後,藥物對人的反應為何。故我們此次邀請到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的衛漢庭醫師,以個案討論來帶我們看見精神共病的相關狀況及精神醫療體系如何協助。

衛醫師提到精神科與生理(遺傳、疾病、用藥等)心理社會(社會環境支持、薪水、工作)息息相關,缺一不可,精神科最少可以做的就是開藥解決生理議題。但精神共病可能影響智商,雖服藥後可改善,但若長期吃超過醫師開立的劑量,仍可造成影響。另外,抗憂鬱的藥物要2-3周才會發揮效用,停用後也要2-3周才會停止藥物作用,所以當我們在鼓勵朋友服藥同時,也需要提醒其切勿操之過急,並且同時討論藥物影響可能帶來的生活改變。

 

恐慌症

若發現無理由即發生恐慌症情況(身心症狀極致的表現),需先排除是否為心臟科狀況。恐慌症最常見的型態是換氣過度,但多數會慢慢的自行緩解,但若急性發作,且反覆發生的時期,強烈不建議做重大或斷然決定。

恐慌症受生理狀況影響很高,因此若本身使用憂鬱症藥物,需由興奮劑、抗憂鬱劑改成抗緊張的藥物,並了解藥物劑量是否足夠及H的藥物與精神藥物是否有交互作用、服藥時間、服藥後心理狀況等。如此,當覺得恐慌時就可以立即服藥以緩解恐慌症症狀。但若恐慌症發作時沒藥物的話,則可用小撇步,如深蹲加上深呼吸、用塑膠袋吹氣球、深呼吸等。

 

物質成癮

若為海洛因成癮及慢性憂鬱並罹患C肝,在治療C肝時,因使用干擾素引發憂鬱時,身心科醫師將照會肝膽科醫師考慮停用干擾素,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影響憂鬱症。而憂鬱症經治療略為緩解時,卻可能是高自殺風險時期,因此助人者需多加留意。

在美沙冬使用方面,美沙冬為替代/維持療法而非戒毒治療,因此治療可能須長期至終身,合理劑量是不會傷身的,且孕婦可喝,不必擔心影響胎兒。衛醫師不鼓勵快速的減量,因為快速減量反而會因藥物濃度不足而造成戒斷症狀。另外,也提醒助人者除了評估討論緩慢減量外,若朋友因藥癮復發導致需要加量,也避免批判及指責。

 

其他提醒

若並非只單純是海洛因成癮,而是“戒不了打針”這行為的癮,則可能為強迫症,要針對這行為的癮進行戒除,但針對強迫症的治療,則需要針對個別狀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若與伴侶共用藥物,進行藥癮治療時,須共同討論及進行治療,否則僅有單方處遇成功率極低。而藥癮戒除時,時常會陷入使用情境的困難,因此要避開當時使用物質的情境,才不會讓自己再次進入反覆用藥的循環。故助人者也需要深入的與藥癮者共同討論可能引發用藥的情境為何,並且針對不同情境進行討論及練習。

若是想要採取定期驗尿的方式,了解藥物使用改變的狀態,也無須擔心因為至醫院驗尿而導致法律問題,因衛福部藥物濫用通報系統為匿名的,且非強制性,因此就算驗尿呈陽性,醫療機構也不會主動通報,但若18歲以下的朋友使用藥物,會因兒少法而必需被通報。

 

衛醫師提到若為物質成癮,醫療處置通常是偏向處理併發症,而戒癮則是偏向是否需要戒除以及物質是否有所危害,因此醫療體系除了緩起訴治療外,其餘皆以病患到醫院提出需求求助而給予治療,但目前健保不給付戒癮治療,僅給付併發症的治療。

在課程後的綜合討論中,有學員表示自己服務的朋友想避免讓精神科醫師得知感染身分,但因擔心抗愛滋病毒藥物及精神科藥物衝突,因此使得助人者面臨個案身分曝光及個案身體健康的兩難。就此問題,建議可讓朋友拿精神科藥物給感染科醫師看,以判斷是否衝突,以避免身份曝光又可避免危及健康。但因目前雲端藥歷政策已執行,故醫師仍能從雲端藥歷中知道當事人在服用的所有藥物種類,也可能因此知道感染身份,故直接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感染狀況,或直接找友善的精神科醫師看診,也是可參考的方法。

最後衛醫師推薦目前昆明院區有開設中西醫合診,但此門診為針對美沙冬治療的朋友所設置,請非美沙冬的朋友不要跑錯。另因精神共病的朋友若需要安置,依法精神相關安置地點是不可以因HIV身份拒絕收容,故遇到有此需求的朋友,助人者可以優先詢問衛生局安排轉介資源,若有侵權事件,可找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協助!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