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從實務中建構行動知識 -藥癮社區處遇工作坊」實錄

發佈日期:2018/06/28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耀家專案每年辦理一次大型研討會,以增進藥癮家庭服務知能,這次在富信飯店舉辦,共有66名來自台灣各地從事藥癮相關的服務人員與會,成員皆是帶著滿滿收穫回去。為照顧因故無法共襄盛舉出席與會的人員也能參與學習,露德協會節錄課程內容如下:

 

 

主題一:藥癮者的生活現況暨老化議題(講師: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 張麗玉 助理教授)

藥癮者比一般人孤獨、有壓力,因此更容易得病。而且他們常有社會隔離的現象,需要一連串長期的陪伴過程。然,成癮者多有C肝、B肝的問題,年齡會比一般人少10~15歲左右,多在40~50歲後開始出現問題(提早老化),在文獻中發現,親密關係扮演激發停藥動機和導致復發危機的雙重角色(李易蓁,2008),可分析個人及環境的阻力助力分析,了解個案自身優勢,找回家庭、社會連結,創造正向價值,協助自我價值的提升。

 

主題二:新興毒品濫用現況及處遇(講師:朴子醫院精神科 蘇柏文 主任)

新興毒品有價格便宜、容易取得、效果快的特性才會盛行,在醫療觀臨床門診意外發現安眠藥物不斷增加,也發現藥癮者用藥像預支快樂(類似刷卡的概念),就醫不在只是醫療行為,給藥的效益跑不出來,便從醫療端改變藥癮者就醫習慣,從開同藥的藥轉變為全人關懷,知道使用者中心的非法藥物(為何另外幾個還沒使用過?),了解藥癮者用藥目的的轉變過去為了生活,現在是為了娛樂,目前仍在嘗試多花一點時間了解藥癮者生活樣態,從中討論,提供危害是中毒沒有解毒劑資訊,也在實務中發現用藥者也想減少不適,在夜店內看見人手一瓶礦泉水或是含棒棒糖。

 

主題三:藥癮處遇的資源整合與運用

(講師:台中榮總醫院精神科美沙冬個管師 李淑華)

以醫療觀來看,只有一級戒治有替代性藥物,但也發現替代中斷的危險性,戒癮治療需長期輔導、支持與追蹤個案或家屬,發現「個別諮商」與「個別會談」的需求;相較於二級戒癮之治療上關係不易建立,藥癮戒治者易有負向懲罰的感受,疑似司法端與醫療端的「立場」與「對治療成效的評量」不同的失衡;之於三級藥物戒治,同儕的影響及生活環境的複雜、家庭的問題,三個月的處遇難見成效。

 

(講師:財團法人基督教台中更生團契 社工師 劉淑君 )

在社區關懷服務上,從手機、金錢等物質控管開始學習,從服務中模塑學習新的物質使用生活因應方式、學習其他紓壓方式、建立人際社會連結、增進復歸社會的能力,創造成功經驗如:就業、證照取得,故入住須評估藥癮者有配合意願才有成效。

 

(講師: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 台中辦公室 社工督導 李珈旻)

提供一站式服務以整合的服務運輸,照顧全人需求,但針對戒癮辦理減害團體,創造友善氣氛,安全感及信任感足夠,讓參與者自我揭露使用經驗,才有改變的契機,領導者善用「此時此刻」的回應及回饋,引導成員提供想法建議,製造成員各自承諾戒癮方法執行的落差感引發戒癮。

         

主題四:實證基礎的藥癮者輔導處遇模式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 林明傑 教授)

藥癮者上癮後不用不行,又越用越多,會為尋求藥物來源、維持所需,不惜任何代價。

諮商個案經驗分享實務處遇目標:幫找快樂 重建連結。最後以他山之石借鏡葡萄牙與瑞士之作法及成效可以知道方向。目前在台實驗,以營養學、中醫針灸療法、正念治療法等提高戒癮成效。另,安非他命沒替代性療法,但無積毒性,可鼓勵案主找到合法的紓壓管道、吃營養品,進而恢復身體健康。

 

研討會成員反應熱烈針對毒品除罪化(以罰款、輔導取代原本的懲處)期待有更完善的配置與討論。另有成員回饋當專業人員與服務對象價值衝突時如何因應,露德協會徐森杰秘書長回應可參考張老師出版的《挑戰成癮觀點》了解藥癮服務需要物質、身心、環境各項因素,擔心時間不足無法具體全面的討論。 

享樂與不適的趨避人性更彰顯全人的關懷與正向服務經驗的需求,提醒我們在藥癮家庭的服務需再接再厲,累積藥癮者及其家庭的正向經驗,站在一起,再走療癒的路。

 

柯埏環/耀家專案社工 整理報導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