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摘要】專題演講B1:成癮物質及減少傷害

發佈日期:2018/03/28

時間: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13:30-15:00

地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第五大樓5211教室 (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56號)

主持/回應人:顧文瑋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1. Chemsex的全球趨勢 / 顧文瑋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2. 減少傷害團體實務經驗分享 / 邱智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愛滋病防治組個案管理師)

 

-------------------------------------------------------------------------------------------------

 

顧文瑋醫師表示成癮物質及減少傷害這個議題是需要正視及討論,HIV已是很好治療及很好預防的疾病,物質成癮更需要正視及注意。不過,本土成癮性藥物的文獻闕如,因此無法真正了解台灣本土真正的狀況。

HIV感染者目前每年幾乎以2400人在上升,先前在2000年左右因海洛因靜脈注射者感染上升,當時政府看見個案回歸社區的需求以及提供乾淨針具的減害計畫,這些都需要多部門的合作。

顧文瑋醫師表示人類使用成癮性物質已有長久的歷史,人們使用成癮物質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為了逃離痛苦或追求快樂。在實施減害計畫後,一級毒品使用率開始下降,但近幾年使用K他命或安非他命的人數則開始上升,而近幾年較少靜脈注射的人感染,主要為性行為傳染。

由於不同物質的不同效果,K他命、安非他命及海洛英使用的群體截然不同,K他命容易有幻覺,給人感官的刺激,在朋友聚會時使用能促進談話及聊天,主要被作為交際用;海洛英則多是一個人躲起來使用,以逃避痛苦的用途居多;而安非他命是多巴胺大爆炸,讓感官收大且會出現固著行為,代謝會變強、精力旺盛,且睡眠減少。

顧文瑋醫師表示成癮物質使用者長久被汙名化,如果要能真正協助這群人,必須要理解使用者為什麼要用,使用者可能有哪些心境轉折而使用,也可能因社群文化使然,例如像1990年代以大型派對為主,近期轉變為小型聚會,每個地方能取得的藥物也不一樣。

現今社交軟體也是新興的交友模式,交友模式會因時代而改變,交友軟體可更快速的認識其他人,在交友軟體上的人可能也為風險比較高的人,因此如何進行介入也是一個思考方向。

顧文瑋醫師也提到海洛因已有乾淨針具交換以及美沙冬療法等減害方式,但安非他命沒有其他減害的工具,僅能用認知行為療法。

 

《減少傷害團體實務經驗分享》

邱智浩個管師分享自己長期帶領減害團體的經驗,表示2011年開始帶減害團體,剛開始都是邊學邊做。至今用藥文化日新月異,現在交友以手機交友為主,但少部分人則仍使用電腦。根據非正式的調查發現,目前大約三成的人使用桌機上聊天室交友,剩餘七成則使用手機APP交友,其中約有六成的人有物質使用的議題,而板橋地區約有三成的APP上的使用者有物質使用的議題。

邱智浩也提出最近較擔心的藥物為威而鋼,近期市面上流動大量的威而鋼,但其實沒人知道其內容為何,也沒人注意到威而鋼比其他成癮性物質容易濫用;目前仍需要有公信力的機構蒐集這些壯陽藥物來進行相關分析及研究。另外一個擔心則是使用安非他命的人,開始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六年前尚無此現象,在南港區目前約四成的物質使用人口,其中有約八成的安非他命使用者採取此種方式,此方式容易讓使用者行為變得更加瘋狂,且人數已大量上升。

邱智浩分享昆明的減害團體帶領方式,請不同老師來討論不同議題。減害團體不只是針對用藥一事,而是幫助整個人,協助用藥者有事做或與他人做連結,才能協助逐漸脫離用藥狀態。同時因昆明的衛漢庭醫師至美國見習治療藥癮的方式,近期可能會推出新的服務。

邱智浩也分享在團體內令人動容的事情,如看見一個個案參加減害團體後又沉淪,為了強迫自己不再用藥,將自己用藥一事告知家人及公司的人;另一個為按摩師,之前因家裡有債務,而做按摩師償還大量債務,因工作關係,客人要求而開始使用藥物,但個案本人很排斥,因為當初就是為了毒品而負債,造成很大的心理衝突。綜合上述案例,要處理物質成癮的議題,需要處理很多面向,包含藥癮者的家人。

 

《Chemsex的全球趨勢》

顧文瑋表示目前台灣有相關的戒癮治療,近一兩年政府有推動非鴉片類戒癮計畫,此計畫須至精神科診間與醫師一同討論。同時也分享國外的戒癮治療單位及相關方式。

根據Adam Bourne的說法,因為物質使用者的需求不同、使用的藥物不同,故亦需要不同的介入模式。而我們需要本地的研究,才能對症下藥。在歐洲的論壇上使用【Good sex, Bad Sex, & Chemsex】當作主題來討論性議題,還特別將藥愛分出來。「藥愛」一詞指的是男男間性行為時使用成癮性藥物。歐洲人與台灣人經常使用的藥物不一樣,歐洲主要是以G水、喵喵和安非他命作為三合一搭配使用,而台灣的文化則因本土研究闕如,所以比較不曉得是否和歐洲相同,不過坊間流通的部分,仍是以安非他命、K他命及G水為主,較少使用喵喵。至於,新興藥物的部分,則需請台灣的食藥署來進行協助檢驗。

歐洲評估藥愛,是以4個禮拜為一個時間點,來界定成癮的程度。就當時的統計,英格蘭當地的藥愛人口比例約6.6%,其中有21.9%為帕斯堤(愛滋感染者);倫敦當地藥愛人數就佔全英格蘭14.3%,進一步細究,其中是帕斯堤的比例為32.7%。關於藥愛,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是酒精,大部分人會使用酒精,因此對於性健康來說,除了藥愛外,還有很多東西互為影響。有些研究說當藥物用多容易影響感染者愛滋藥物的服藥規律性,因為當時感染者可能已在混亂當中。

接著顧文瑋醫師介紹56 Dean Street Clinic的HIV減害策略,包含篩檢環境及PrEP的配送等,診所內提供一站式服務,因此提高服務的方便性,2016年,該診所就執行了全英格蘭25% MSM的篩檢量,並診斷出30%的淋病,28%披衣菌感染及22%的梅毒。台灣目前在高雄的愛之希望工作坊有HERO門診,類似Dean Street Clinic的模式。

要有好的介入,要在對的地方及人多的地方,很多人不喜歡一直做諮詢,因為基本的知識都有,僅是要了解身體狀況,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篩檢。倫敦發現新感染率在下降,因為篩檢的普及、PrEP,以及篩檢出來後加入治療等,讓陽性率下降。美國紐約的新感染率也在下降。

 

二十一世紀預防愛滋的ABCD

Awareness: Awareness for PrEP, U=U, and testing regularly

要有愛滋的防疫意識:了解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測不到=沒有傳染力及篩檢的知識。

Breaking down stigma: Not letting Behavior getting in the way

打破歧視:不讓歧視行為干擾防疫。

Condom, Circumcision & Community: Community - They know what to do!

使用保險套、割包皮及社群的力量:聆聽社群的聲音,讓社群領導與參與愛滋防治的工作。

Drugs: PrEP & TasP. D for just Do it!

藥物:治療即預防,讓感染者都能儘早服藥讓病毒量降至測不到。同時配合非感染者也大量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的策略。

 

提問及回饋

(1)一位臨床心理師詢問:藥愛朋友常見共病及其需求為何? 減害團體怎樣運作?有沒有哪些方法或有效的成分比較順利?許多臨床心理師的實務經驗上時常缺乏男同志的相關文化知識。

邱智浩表示藥愛朋友的共同議題為「孤單」。愛滋感染者時常因為自己的感染身分而感到孤單,而在用藥過程中感到被陪伴及被愛,導致要戒癮更為困難。團體工作也可導入多元的團體活動,例如周末假日有聚會及健行,使成員接觸大自然的活動讓大家開心,在這種團體的過程中,成員絕對不會使用東西,同時也避免參與團體每次都一樣容易疲乏。

顧文瑋認為在台灣也許應有更多的研究以及對社群的對話,才能夠有更多的題材給予助人工作者相關的訓練。

 

(2)公部門或私部門面對藥癮的議題,是否有限制、挑戰或助力?

顧文瑋醫師表示他在推動減害服務時遭到部份團體的攻擊,勇敢迎戰與對話,就是化阻力為助力。一開始發現台灣當地的研究不足,因此開始進行台灣相關的研究。不過我們也需評估是否有相當的人力可以一起投入陪伴個案,或同儕員可加入一同成為保護網。

邱智浩表示自己帶團體時不會以愛滋個管師名義來做,並且也有主管可協助出面面對質疑,因此較不擔心其他的限制。

 

(3)民間常舉辦很多很重要的論壇,但制定決策者常都缺席,導致民間的聲音無法上達決策高層。而上層的思考也常未能符合第一線實務工作的執行,不知道如何能夠讓政府扛起責任,制定符合實務工作者又可順應潮流的政策?

顧文瑋表示台灣有非鴉片類戒癮計畫,用一筆經費做五年的計畫,但缺乏相關公部門間的聯繫,同時專業人員人力資源也不足。政策改變也需透過民間團體收集更多社群內的聲音討論,去促成公部門和私部門的合作。

邱智浩認為沒有一套治療方式是適合每一個人的,所以每個人都需要一套量身定做的治療方式來協助。

顧醫師則補充,明年3月24日,將邀請昆明防治中心衛漢庭醫師來分享在醫院門診針對物質成癮介入的方法;也會邀請蘇柏文醫師分享不一樣的介入模式。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