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正能量

發佈日期:2016/07/27

2016年5月21日露德到花蓮來舉辦演講兼聯誼活動。這裡地處偏遠,幾乎不管在哪個領域,資源、資訊通常都比較缺乏。很感謝露德願意來。

報名後工作人員問我活動那天是否可以分享「正向能量經驗或服藥經驗」,當下沒想太多就答應,但答應後卻躊躇起來。關於服藥,我個人沒什麼特別的經驗,不外也是副作用、規律性和抗藥性等等。比較能說的,大概就是所謂的「正向能量經驗」。

可是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也未必。首先,到底什麼算「正向能量」?積極、樂觀、進取、勇敢、熱心、奮鬥、救台灣…?整天這麼亢奮不累嗎?而且,會不會自己常常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而不自知?我不是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分享這個其實有點吃力;對聽的人到底幫助何在,也挺可疑的。

所以,我只能把重點放在「分享」,當作是在閒聊。因為在生活上,自己常常過得亂七八糟(我覺得根本沒有「啟動正向能量模式」的萬能方法),正好可以提供該檢討反省的地方。

在生活上遭遇問題,需要一點「正向能量」,又不知從何處著手時,除了可以請教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乃至專業人士如醫生的經驗與建議,最方便、最有用的,就是看書(包括上網查資料)。

知識就是力量。關於心理學的書,從人際、職場、勵志、失眠、失戀到精神疾病,包羅萬象,有太多可供選擇。我是個內向型的人,不擅長也不太喜歡和人混在一起。因為書的存在,即使常常獨處,也可以讓我的生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

但如果是外向型的人,和家人、好友相聚絕對才是人生一大樂事,比較起來,獨處閱讀真的是很無聊的事。所以,就像查資料之前要先知道問題是什麼一樣,認定何謂「正向能量」,如果個人特質不同,顯然就會有不同的解釋。內向型的人可能覺得獨處最自在,但外向型的人反而要在人群中大玩大鬧才覺得放鬆。硬要內向型的人加入人群玩樂「放鬆」,算是正向能量經驗嗎?

要解釋何謂「正向能量」,就要先了解自己的特質屬性,不是「加入人群」、「歡樂」就是正向、「離群索居」、「安靜」就是負向,白花不需覺得紅花才是美。簡言之,這個「正」會因人事時地物而不同,沒有絕對的單一標準。

很可惜,這世界就是太喜歡用主流或主觀的標準去要求、評價他人了。然而主流與主觀,不見得是「正確」的、「真正」的,身為少數族群的同志與帕斯提,應該很能體會這一點。

不符合社會與身邊的人的期待,常常讓我們很「負向」、很苦惱,該怎麼辦呢?

我是個內向型的人,喜歡獨處、沉思、閱讀。與「正向能量」或心理學相關的書籍,近期讀到以下這幾本,很喜歡。在此用自己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1. 內向者的優勢,希薇亞洛肯著:台灣社會和美國一樣,傾向認為外向的性格才是優秀與成功的,而內向的人則常常被忽視,甚至容易演變成社交障礙。這本書詳細分析內向者的長處與障礙,並指出很多具體可行的方法,非一般勵志書籍只有虛泛的辭藻可比,內向者讀完之後應該會很受鼓舞。
  2. 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許皓宜著:很久以前就聽過拉岡的「鏡映」概念,但覺得相當艱深,聽不太懂。這本書的作者只淺顯用了個她與她媽媽之間的小故事,就讓我豁然開朗,頓悟了「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的道理(沒錯,我用了頓悟兩個字)。如果覺得自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受傷,推薦這本書。
  3. 專注的力量,丹尼爾高曼著:我喜歡這本書用大腦神經迴路的概念,或身體內分泌的變化,來解釋「正面感覺」驅動我們朝目標前進這件事(相對的,憂鬱症患者很容易關閉這方面的神經迴路)。遠離囉嗦的大道理,身體會給我們最直接、最簡單的答案。

VIC、感染年資12年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