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如果社會大眾一直活在恐懼中,那麼社會就不會變得更好。」—專訪餐飲工作者阿志

2019/03/04
【專訪】「如果社會大眾一直活在恐懼中,那麼社會就不會變得更好。」—專訪餐飲工作者阿志

林啟銘(豆豆)/採訪撰文

 

阿志是一位很有責任心的大男孩,在關係當中雖然總是擔任照顧者的角色,但心中卻也默默地渴望著被對方關注。阿志在大學時期加入性別社團,畢業後也持續的關注同志運動,有一顆想為社會盡點力量的心,因此當看到招募計畫參與者時,便毅然決然的加入計畫。

 

如果社會大眾一直活在恐懼中,那麼社會就不會變得更好。

阿志在訪談中,透露了內心深處的擔憂。他提到在參與計畫過程中會害怕家人因此受到影響。即便他總是勇於面對每一件事情,但如果家人被肉搜時,他會感到非常難過……。不過很快的,阿志突然換了一個口吻說:「如果害怕這個行動,卻又想解決問題,那麼害怕的過程就是沒必要的!」喜歡享受榮耀的阿志,抱著一顆開放的心,勇敢地參與這個計劃。

 

當阿志想和對方真心來往時,就會開始考慮是否告知對方帕斯堤身分。

 

愛滋病的處方籤都會放在台北租屋處抽屜的資料夾內,每次領藥的時間一到,就會拿著藥單去領,默默地也就這樣持續了三年。

 

大二那一年的聖誕節前,到西門的紅樓部屋做愛滋篩檢後,阿志多了一個愛滋感染者的身分。在獲知感染的那一刻,他打電話給身邊的好友告知自己的身體狀況,當對方抱以擔憂的口吻關心阿志時,他回答說:「給我一點時間整理自己的狀態,整理好後你們再來問我問題。我不會害怕你們發問,只要能回答的我會盡可能回答。」在這三年中,即便阿志曾因為向他人告知帕斯堤身分而受到傷害,但他依然抱持著一個勇於面對的態度與疾病相處:

 

看似一個很嚴重的疾病,如果你自己不去面對,那就是你的問題。如果你不先給自己勇氣去探討這個問題,那麼還有誰可以做這件事情?

 

對阿志來說,在面對疾病這件事情上,唯一能倚靠的就是自己。

 

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恐懼,以及帕斯堤對身分曝光的恐懼,就如同繩子上的兩端,互相拉著緊緊的,大家都很害怕心中的擔憂發生。

 

社會對話的要素:疑問、害怕、爭執、平衡

阿志是一個自尊心很高,且有想法的人,過去和家人相處時常常會有衝突,然而出了社會之後,他開始學習找到和家人間相處的平衡點。對他來說,和家人對話的過程,就有如和社會大眾對話一樣,雖然無法完全解決對方的疑惑,但至少會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找到關係間的平衡。

 

網路上的流言蜚語,很多都是因為不安感所導致的。如果社會上都坦然面對這疾病時,大家對愛滋病的不安感便會漸漸地消失。

 

阿志提到社會上的謾罵言語,除了因為對議題的不了解之外,更多是來自於心中的恐懼,不管是同婚議題,還是疾病的議題皆是如此。然而,在愛滋病的議題上,醫療的進步已經證實了感染者如果穩定服藥,連續六個月檢測不到體內的病毒量時,傳染給他人的機率幾乎為零,由此可見,社會大眾心中的恐懼照常理來說是不會發生的!

 

雖然阿志以理智的思維分析大眾的歧視行為,然而他也提到,因為從小被霸凌的經驗,使得自己在面對外界流言攻擊時,不會有太大的情緒。對阿志來說,比起關注身上的千瘡百孔,想一想受傷之後的行動更為重要。

 

 阿志形容自己和貓一樣,對於身邊的議題很敏感,而愛滋病就如同身上的毛一般,隨時存在。

 

>阿志的個人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