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一年四季(講師:徐森杰 家族治療師)
四季的序曲——情緒啟程,種下改變
有著冬日暖陽的一天,不禁讓人帶著一絲睡意,卻也透著溫暖與寧靜。家屬帶著各自的心情步入熟悉的空間,有人滿懷期待,或帶著疲憊與困惑,更多的是那說不清、理不透的複雜情緒。森杰輕聲引導:「安靜一下,想想最近掛心的事、想要解決的問題,或是想要發展的方向,談談最近的狀況。以往我們都從欣賞與感謝開始,但如果這不是你的習慣,也不必勉強自己。試著說說關於自己、小孩,或是另一半的事。」
這一刻,日常的忙碌被暫時放下,取而代之的是對內心的聆聽,對情緒的梳理。
走在改變的路上
森杰分享今年朝露治療性社區過年的經驗,除了透過治療性社區工作人員過年期間的陪伴外,同時在治療性社區中也時常鍛鍊學員們生活的技巧,使學員們理解減害是學習當面對有傷害的情境時候該怎麼管理。而森杰也談到他今年的期待是建立「家屬的復元培力圈」,讓家屬之間形成互助網絡,發揮出『一個村莊的力量』——由資深家長陪伴新手家長,透過經驗分享、情感支持,減少無助與孤單的感受。當人在困境中卡住時,至少有一個可以聆聽、疏通的對象。這就是復元培力圈的核心價值:「過來人幫助過來人」。
為了推動這樣的支持系統,9/20(六)將舉辦 「藥/愛家庭研討會」,邀請家屬們分享經驗,幫助那些剛遇到困難的人,讓更多家庭透過彼此的陪伴找到力量。
改變的節奏
「改變是進進退退的,總是在糾糾結結中找路。」
這次團體中,有家屬提到:「在學習的過程中,卻感覺自己的進步是在退讓。」這句話讓人陷入深思,而森杰的回應是:「設定界線,學習分化,分化就是退後。」森杰談到我們需要照顧自己的情緒,當自己不舒服要求別人負責就是踩線,因此我們要設定界線,為自己的心情及需求負責,同時也學習分化,是為了讓彼此的關係更健康,卻不是退縮或放棄。森杰也提醒家屬以減害的概念將二元的角度變成多元,談到孩子用藥與不用藥中間,是和平共處,因此如何與藥物共同生活且有平衡也是重要的,森杰在此談到復元三要點:「生活穩定、工作穩定、睡眠穩定」,因為生活作息穩定就不會到混亂,而我們看見孩子學習與藥物共處不代表我們認可,而是他已成年可以自己做決定。
森杰進一步分享了兩項實踐練習:
- 第一個練習:要求變邀請。要讓孩子真正長大,家長要學會從「媽媽/爸爸」的角色中退場,轉變為尊重孩子的大人。朋友之間的溝通要有彈性,凡事只能「邀請」,不能「要求」。這代表,對方有選擇的權利,也有拒絕的自由。
- 第二個練習:創造願景,而非檢討過去。在關係中,不要細數過去的不滿與失望,而是專注於未來的可能性。
來到團體的家屬們,雖然大多時候討論的主題相似,但每一次交流,知識與理解都在增加。森杰提供家屬們更多的資源連結與現況分析,協助大家在複雜的家庭關係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
擁抱春天,擁抱希望(講師:洪韻璇 藝術紓壓老師)
在這次的藝術紓壓體驗中,家屬們透過不同的創作媒材——漣漪卡、滾珠畫(墨汁與壓克力)、OH卡,來探索自己的內在狀態。我們談論著最近掛心的事、在意的關係,透過卡牌表達自己,並從他人的視角獲得新的解讀,發現不同的可能。
滾動之間——情緒流轉,改變萌芽
在滾珠畫的過程中,有夥伴觀察到滾珠的軌跡,讓他聯想到人際關係的發展,有些人是一顆顆珠子慢慢加入滾動,像是關係的建立,一步步發展;有些人則一次放入多顆珠子,看著它們碰撞、交錯,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而滾動的力道,也讓人聯想到對生活與關係的掌控感,有時越想控制,結果卻偏離預期。
然而,這只是其中一個觀點,每個人對創作的解讀都不同,這也是藝術療癒的迷人之處。有人從漣漪卡中看見自己內心的起伏,有人透過OH卡找到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當下的情緒。
韻璇老師也是一個很願意分享自己的人,把自在和真誠帶入了團體之中,在舒壓的藝術體驗中,也能讓人感受到深入心底的觸動。這場體驗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只有不同的發現與感受。而這些發現,或許就是改變的開始。
實錄整理者:志工加加、社工游仁佑
歡迎受藥/愛影響的家人們加入我們療癒的行列
藥/愛家屬團體報名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ePage.aspx?mid=90&id=169
以行動支持藥/愛家庭扶助
捐助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line/DonatePage.aspx?Act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