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2025 APACC 亞太愛滋大會 | 全球愛滋疫情應對的永續性挑戰

在關於全球愛滋疫情永續應對的討論中,UNAIDS亞太、東歐及中亞區域主任Eamonn Murphy首先開出第一道槍,他指出,當前全球愛滋工作正面臨經費困窘的危機,而這源於對單一資金的過度依賴。在「美國總統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PEPFAR,The U.S.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資金撤銷後,全球愛滋應對經費極度短缺,而根據UNAIDS預測,資金撤銷後,到2029年將新增660萬新感染病例和420萬死亡病例。

而在資金撤出前,疫情控制的情況也仍待突破。即便全球新感染病例自2010年來下降39%,但如果排除非洲,剩下地區的趨勢其實是停滯或惡化,亞太地區下降速度比平均慢了三倍,僅13%。尤其菲律賓自2010年來新感染病例增加6倍,達543%;而斐濟增加241%;巴布亞新幾內亞自COVID-19疫情以來呈翻倍,2023年有30萬新感染病例,每兩分鐘就有一例。

面對這些困境,Murphy提出永續應對愛滋疫情的五個維度:
(一)財務可持續性涉及國家長期財政支付能力及合宜的資源配置;
(二)政治領導力需要跨黨派、持續的高層承諾;
(三)具賦能性的法律和政策,必須使服務具可及性,也須移除對相關人群的懲罰性法律;
(四)創新服務和解決方案,照顧技術需持續創新,也需與全民健康覆蓋(UHC,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進行整合;
(五)系統性建構,研究成果、資源購置、社區工作等需緊密鑲嵌為制度,促進愛滋工作的相輔相成。

在這五個維度中,法律和政策對於關鍵人群的影響尤為強大。馬來西亞莫納什大學Adeeba Kamarulzaman教授的表示,刑事化同性性行為、性工作和物質使用與愛滋防治與照顧較差的結果相關,如愛滋狀況知曉率低和病毒抑制率降低。在刑事化三者皆存在的國家,結果比非刑事化國家差20%左右。

來自澳洲愛滋民團ACON的Justin Koonin博士則提供社群的觀察。基於政府堅定承諾、PrEP迅速推出、政界與社群長期合作與社區組織充足的資金,使澳洲悉尼地區從2010年到2022年間,愛滋通報病例減少了88%。相較之下,挹注於日本愛滋社群的資金,相差近20倍,日本每年約有300例AIDS發病,而這起因於關鍵人群取得PrEP的困難、治療延遲及社區組織資金不足等問題。

綜觀全球愛滋疫情的現況與挑戰,Murphy所提出的財務可持續性、政治領導力、具賦能性的法律和政策、創新服務和解決方案,以及系統性建構等五個永續應對維度,為各國提供行動框架。但在面對當前全球資金短缺的嚴峻情勢,各國應優先將有限資源聚焦於關鍵人群,透過精準投入和社區組織的深度參與,方能在資源撙節的困境中維持防治工作的有效性,避免疫情反撲。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