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藥/愛家屬系列活動 | 家的一年四季,春去春會來 | 活動實錄

6 月 28 日家屬活動紀實


家的一年四季(講師:徐森杰 家族治療師)

盛夏的光與影——竭盡全力卻無能為力
這天早上,將近九點半,熟悉的夥伴身影還沒出現。六月的陽光漸漸帶著盛夏的氣息,社工海綿準備了冷泡茶,取代往日的熱茶,等候大家的到來。當森杰和幾位夥伴一起踏進門口,彼此問候著近況,陸續到場的夥伴比上次更多,空間裡多了一份「你來了,我也來了」的安心感。
在分享近況的時候,有家屬提到,自己參加了團體、培力營、拜佛,也努力調整和家人的關係,什麼都試過了,卻還是不禁問:「怎麼還是沒效?」

改變是滴水穿石
森杰邀請大家談談「有效與無效」的感受。面對親人的反覆與無常,有人感到疲憊、無力,覺得「什麼都做了,卻只有心痛」。也有人經歷了某些轉機,卻發現恐懼仍在——即使情況好轉,也還是會擔心再次復發、再次受傷。有的家屬談到自己長年努力,從監控、提醒,到溝通、放手,來回穿梭在「該怎麼做才是愛」的拉扯中。

也有夥伴分享自己在團體中的感受,說有一次上課時,他回應:「聽了這麼久,第一次聽這麼清楚。」森杰回應,改變需要時機。每一次團體、每一次分享、每一次學習,都是滴水穿石;不斷在滴水的過程,就會發生效果。

十幾分鐘的分享,很多都是十幾年的歷程。走了很遠的路,然後逐漸發現: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自己就能解決的。最無力的時刻,往往不是看著對方跌倒,而是站在一旁卻不知道該不該伸手、該怎麼伸手。

因此森杰也提到我們需要有三個功課:

一、 界線的重要性
界線不是拋棄孩子,而是可以保持距離照顧自己後,有餘力再照顧孩子。
界線是不用傷害或交換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界線是當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時,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當我們控制不了別人時,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平時在家庭的溝通中,人跟人須互相,但我們的家庭溝通時常會有很多的「應該」,但「應該」不是分享,而是要求,因此我們要練習以邀請的方式進行。

二、減害五大工具
今天在團體裡,我們認識了「減害五大工具」:

  1. 決策平衡:幫助個人針對當前從事的行為,權衡利弊得失,以做出更適宜的決策

當我們陷入困境,很容易只看到一個面向。這個工具幫助我們分析:「繼續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壞處又是什麼?」讓人在混亂中,找回「我其實想要什麼」。
參考資料:露德協會|五大減害工具:決策平衡

  1. 改變階段:依據個人的覺察、意願、行動與能力,辨識所身處的階段,以提升改變動機

每個人改變的時機都不同,有時候不是不想,而是還沒準備好。這個工具幫助我們釐清:現在是在觀望、思考、還是已經願意行動?要提升改變的動力,得先了解自己正在經歷哪個階段,已經有哪些資源,這樣才有機會知道怎麼走,也能走得久。

  1. 物質使用管理 (SUM):針對特定物質進行使用方式、地點、數量及頻率等面向的管理,以達到減害目標

減害是需要了解到:「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許是生活平穩一些,關係能靠近一點。而在尚未能完全戒斷前,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管理與物質間的關係,逐步找回控制感。SUM 協助使用者觀察自己的習慣:何時用?為何用?能不能延長間隔、調整地點、改變方式或用量?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也許就是穩定生活的起點。
參考資料:露德協會|五大減害工具:物質使用管理 (SUM)

  1. 綜合專業評估 (MAP):依據個人所使用的物質、身心狀態與背景環境進行多元面向的理解,以制定及執行減害計畫

這個方法幫助我們從多個角度去理解現況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使用?什麼時候用、跟什麼事有關?是不是跟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生活環境有關?探索出不同的身心狀態、背景環境下使用物質的原因,才能一起找到更合適的因應方式,做出實際可行的減害計畫,並在復用時仍可思考哪些地方是需要補強的。
參考資料:露德協會|五大減害工具:綜合專業評估

  1. 發展網格:針對個人重大生命經驗、人格發展狀態及所使用的物質進行發展性評估,以利於治療概念化

透過整理人生的重要片段、人格發展的歷程,以及用藥的過程與轉變,了解他一路走來的經歷。用過去的經驗、現在的處境與未來的期待,成為治療與支持的起點。

三、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
當面對孩子複雜的議題,我們難以處理,森杰提醒我們:「你不是救生員!天天站在岸邊看他,他若上不來而你下去救他,你可能會溺死。重要的是,要去找救生員求救!」我們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同儕等支持與學習資源。
當生活陷入混亂與挑戰,每一步都可能讓人感到疲憊與孤單,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一整個「村莊」的陪伴與支持,適時求救及參加家屬團體,有人願意聽你說故事,也有人可以理解你、陪你一起找資源,當我們幫不了自己的孩子,也許可以幫別人的孩子,參加露德的家屬團體,或許就是你連結支持系統、重新充電出發的起點!

最後團體結束前,森杰提醒復元三關鍵:

  1. 吃好、睡好。
  2. 有事做(工作、學習、運動等有貢獻無傷害的事情)。
  3. 活著就有改變的可能。

耀眼如夏,與愛同行(講師:丁宥允 心理師)

家屬團體的下午活動,是特別為了家屬自己而設計的時間。暫時放下那些牽掛與重擔,專注在自己的感受、身體與內在。不為了解決什麼問題,透過安靜的活動與陪伴,讓自己鬆一口氣,也重新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

烈日下的樹蔭
午後的活動從一場輕鬆的問候開始。大家站成一圈,用名字和一個動作自我介紹,夥伴們要模仿動作和他打招呼,笑聲在這樣的互動中此起彼落,緊繃的心也慢慢鬆開。

隨後,宥允心理師邀請大家坐下,我們觀看了一段自然影像短片:俯瞰蓊鬱的森林、隨著瀑布俯衝而下、站在山峰上的老鷹等一連串的景象。接著請大家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畫面,找出心中浮現的關鍵字,而這些畫面和關鍵字,成了接下來創作的線索。

帶著屬於自己的關鍵字,宥允心理師讓每位成員抽三張精油卡,上面有對應的植物、香氣和提問。例如,有人抽到佛手柑,可以問問自己:「我如何鼓勵自己用如孩子般純真的想像力,讓那些長久以來積壓的情緒轉換?」。卡片上也有能帶回生活裡的練習,像佛手柑的對應練習是「像孩子一般運用想像力在生活中」。夥伴們看著這些提問和句子,頻頻感嘆:「怎麼這麼準!」。宥允心理師説我們所在意的會和我們選擇的影像或卡片有所連結,透過看見所思所想來放掉這些糾纏。

宥允心理師為夥伴們調製專屬的精油,我們一同在空間裡進行創作,透過繪畫、聞香、彩繪木頭杯墊的活動,嘗試各種簡單又新鮮的體驗。在活動的最後有夥伴分享:「感覺自己像孩子一樣在學習。」偶爾允許自己回到純粹的樣子,重新感受,也重新連結。


家庭與自己都是最重要的

整天活動的最後海綿社工也再次提醒大家,家庭以及自己都是重要的,沒有人該被忽略,因此我們要練習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而在這幾年家屬團體的過程中,我們也看見每位夥伴在每次參與團體都有不同的收穫及進展,早上好好了解面對家人的自己還能怎麼做,而下午則是好好看見自己的疲累及需求,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一次一次的都讓每位夥伴更有電力去面對各種困難。


實錄整理者:志工加加、社工游仁佑

歡迎受藥/愛影響的家人們加入我們療癒的行列
藥/愛家屬團體報名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ePage.aspx?mid=90&id=169

以行動支持藥/愛家庭扶助
捐助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line/DonatePage.aspx?ActID=1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