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多元輔療運用
講師:台灣世界快樂聯盟 張麗玉執行長
午後,學員們魚貫走進教室坐定,與張麗玉執行長一同進入多元輔療的世界中。
張麗玉執行長首先自我介紹在團體中的稱呼為「企鵝」,並邀請與會成員運用牌卡簡單介紹自己,與透過「大風吹」遊戲引導學員感受團體的暖身活動,現場氣氛熱絡,歡笑聲不絕於耳。
園藝輔療
張麗玉執行長分享,透過邀請服務對象照顧香草植物或較短生長週期的蔬菜,提供「生長隱喻」,藉由生態系統的理論架構,幫助服務對象在日常活動中建立結構感與自我效能,必要時也會運用精油幫助放鬆,引導服務對象在園藝過程中聊自己的生活、與藥物的距離、對孩子使用物質的焦慮等等無法為外人道的心事,園藝作品完成後,也指導如何照顧植物,並邀請服務對象在下次會談時把植物帶回來,以此關心及追蹤服務對象返家之後照料植物的過程與心情。張麗玉執行長認為透過園藝,可以有效讓服務對象轉移注意力或是找到紓壓方法,從創造生命出發,並學習照顧生命,最後連結到自我照顧。
藝術與音樂輔療
源自表達性藝術治療,強調「非語言化表達」降低羞恥與汙名,幫助服務對象以繪畫、音樂創作投射情緒、促進自我探索與社會連結。張麗玉執行長的經驗中,此方法通常可用於男性服務對象,因為男性在團體中較不擅長透過語言表達與分享,女性則能夠敘事交流。
戲劇輔療
張麗玉執行長解說戲劇輔療融合心理劇與角色理論,透過情境再現與角色扮演,幫助服務對象重新詮釋創傷與人際經驗,藉由不同角度理解事情,也獲得提升自我理解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機會,更有趣的是,參與戲劇或旁觀的成員,都能在扮演/觀看他人故事中的過程中,看見與自己的故事相似之處,進而觸及個人內在議題、有助自我認識與覺察的廣度與深度。
正念介入
經常運用於個別輔導,重點在於培養「當下覺察」與「不評斷的接受」,搭配呼吸的訓練,並非強調用正向的心態面對困境,而是在感受不舒服的當下,好好關注自己不舒服的原因、症狀,專注在自己的呼吸,當開始真誠地覺察自己此時此刻的內在感受,才有機會開始學習好好照顧自己,特別適合減少藥物渴求與HIV相關焦慮。助人者不評價服務對象所表達的內容,而是幫助對方覺察其在事件與經驗中的個人反應與症狀,好好與之相處。
敘事治療
從建構主義出發,透過故事重寫與外化對話,幫助服務對象練習區分「人」與「問題」,把自己當作別人來看眼前的問題,抑或是把眼前的問題當作別人的困難,進而重新思考自身角色、行動與策略,從不同角度看見事情發展的脈絡、問題的型態,並嘗試重新界定問題及找方法,重建被污名壓抑的身份與生活意義。
張麗玉執行長特別提醒助人工作者,各種輔療活動皆建構在「以人為本」的理論基礎之上,各式工具與技巧的運用,目的都在促進服務對象的覺察與改變,因此方法的運用需要依實施對象的特質來調整。輔療本身並非目的,而是為了促進助人工作的進行,幫助個人、家庭在溝通與關係議題中,發現差異與找到共同目標並有機會一起行動。張麗玉執行長也叮囑實務上運用輔療需要將「安全」置於最優先的考量,避免危險與造成傷害,並鼓勵搭配多元的評估工具來追蹤團體成效。
實錄整理者:實習生佩怡、社工師王柏昌
歡迎受藥/愛影響的家人們加入我們療癒的行列
藥/愛家屬團體報名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ePage.aspx?mid=90&id=169
以行動支持藥/愛家庭扶助
捐助網址:https://www.lourdes.org.tw/online/DonatePage.aspx?Act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