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戒斷,只求更安全、更健康
實習生佩怡 撰寫
減害哲學,點燃希望的暖流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於 2025 年 10 月 22 日,舉辦了「國際減害工作坊」,本次工作坊邀請到 HaRT3S 執行長、華盛頓大學教授西瑪·克里法塞菲博士 (Dr. Seema Clifasefi) 指導,講師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與社工證照,並在物質使用、無家者工作領域研究耕耘了二十年,講師的經驗為台灣帶來了實務中最寶貴的觀點,也為助人工作者注入了一股務實且溫暖的能量。
這場工作坊對於減害工作核心精神的重新定義,助人工作者必須保持透明、開放、不評判的態度,才能真正成為個案的陪伴者和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或拯救者。
減害的基礎
講師在工作坊的第一階段,闡述了減害知識的核心基礎,減害是一套兼具同理性與務實性之低門檻、使用者驅動的介入方法,其最終目標是降低相關的傷害,並提升受影響個案及其社區的生活品質,不可否認,認知治療、動機晤談、正念等方法都是很好的介入取向,但如果個案不願意嘗試,再優異方法都無法發揮作用,減害與傳統的物質使用介入模式的關鍵差異,在於減害不要求個案達到戒除狀態、甚至不要求減少使用量,即可獲得所需協助。
講師呼籲工作者關注社會正義與種族平等,這些都是減害的核心價值,如:提供住房無需以先戒斷物質或接受治療為前提,因為住房本身就是居住的人權。
減害更是一種態度,而不是固定的規則或方法組合,執行成功的減害工作,基礎在於深入理解案主的使用模式,以便個別化計畫,這需要對個案展現無條件的正向關注,平等、尊重對待他們,提供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減害的廣泛應用性,不僅限於清潔針具交換,還包括安全帶的使用、配戴安全帽、酒駕宣導等。
HaRT 實務應用:以個案為中心,深探物質使用的脈絡
在個案研討中聚焦於 HaRT 減害治療模式的三大要素:
- 個案為中心的物質使用追蹤。
- 持續討論減害目標。
- 更安全的使用策略與風險因應。
講師提醒助人工作者在評估時,需要跳脫制式化的問答,更專注於細緻的脈絡探詢:為何使用?怎麼使用?在哪使用?跟誰一起使用?這比制式化的問答,更貼近個案真實生活,多面向的評估,有助於找出個案的優勢、個別化的目標擬定,特別重要的是,要關注物質使用所帶來的好處,這體現了個案用藥背後有需求要滿足,例如藉由物質來取得情感上的連結、緩解壓力,或是滿足性愉悅的情境。
在減害目標設定上,目標不一定必須與物質使用直接相關,工作者應引導個案從自身需求出發,思考想要發生什麼改變,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講師還介紹了「SIP-AD 物質使用問題簡短量表」作為評估的輔助工具,這種結構化且以個案為中心的追蹤方式,提供了一張清楚的地圖,幫助個案具體化目標,從自身需要出發,帶來正向效益,其結果能延伸討論個案所期待的目標擬定,工作者必須保持透明與開放,即便個案的目標與工作者,不一致或存在風險時,仍需在尊重個案選擇的同時,表達關心與在乎,實踐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減害原則。
藥愛減害團體:在團體中看見生命的連結與需求
討論減害團體中常見的挑戰,尤其針對藥愛團體的困難議題,進行應用對話,針對團體成員被他人使用經驗,觸發使用慾望,或被激發好奇心,想嘗試新的物質時,減害觀點認為好奇心是正常的人性反應,不應用道德判斷壓抑,秘密和羞愧反而是更危險的,會阻礙提供安全使用策略,工作者的角色是開放討論,將潛在傷害轉化為共同學習的機會,正確的介入引導團體成員,利用集體智慧共同討論因應策略。
過去我們可能會傾向於將焦點放在「減害」或「避免觸發」上,但講師提醒大家,「來到團體不只是為了減害,更是為了尋求人際關係的連結」。
對於成員之間可能發展關係,甚至一起使用物質的情況,減害取向的處理原則不是抑制,而是教導安全相處、建立更安全的人際連結、以及如何讓約會不變得更危險。講師指出人際關係連結,是治療和復元的一部分,這是正常且可理解的需求,我們不應把私約當作問題,更不應該讓成員感到羞恥或需要隱藏,具體做法是開放討論如何建立更安全的人際連結,並降低約會變危險的風險。
Q & A:區分關心與控制,以自主權引導復元
在問答環節提出了困境情況,當個案清醒時,表達了對找工作、聯繫家人的渴望,但用藥後行為卻未改變,讓家人感到無力,質疑支持是否反而讓個案陷入循環。
講師傳遞以人為本的理念讓人深深感動,減害工作的核心,在於誠實而不批判的對話,給予極具洞察力的回應,無條件接納和關懷,永遠不會傷害個案。
減害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深刻的社會正義實踐,工作者可以誠實地說:「我尊重你作為一個人,我也很關心你,我看到你用這樣的方式傷害自己,我很難過。」並將焦點重新放回個案身上:「對你來說,什麼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協助個案找出自己想達成的事,從而持續擁有想要的生活,減害的語言在於邀請共同合作,來達到成果。
工作者的核心實踐是區分關心與控制,我們尊重個案的自主權和選擇,即使看到他們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仍應誠實且不批判的表達關心與在乎,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是陪伴支持,而非控制。
本次工作坊為台灣的減害工作,帶來了更堅實的國際理論與實務支持,展現了減害工作溫暖、務實且充滿希望的力量,以更透明、更開放、更聚焦於個案需求的態度,陪伴每位服務對象,在復元旅程中,走得更安全、更健康,這股正向、溫暖、充滿力量的減害精神,將持續推動我們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