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COVID-19) 正迅速改變世界對HIV患者的服務。為滿足患者的需要,醫療照護體系必須持續進步,堅守以患者為中心。
社區參與對醫療照護越來越重要,尤其面對流行病傳播時,社區型組織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新冠肺炎疫情正好提供機會,重新評估社區型組織在目前 HIV 照護的醫療模式上所擔任的角色,在全球應對疫情上持續發揮作用。
Gilead採訪了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泰國Love Foundation和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代表,邀請他們分享對未來 HIV 照護的觀點。
問題:做為一個密切與 HIV/AIDS 社區接觸的組織,您認為泰國在發展過程中,缺乏那些 HIV 照護介入措施或元素?對於目前的醫療照護模式上,有何新項目?
Love Foundation: 線上介入措施在泰國的 HIV 照護發展過程中相當關鍵,能夠有效接觸關鍵族群進行檢測(由受訓過的非業內人士進行 HIV 諮詢和檢測) 和持續照護 (即鼓勵治療遵囑性和 HIV 陰性族群的常規檢測)。線上模式一向有助於招募關鍵族群,而遠端醫療技術則在提供治療 (抗病毒療法,ART) 和預防配套 (如保險套) 上益發發揮作用。為進一步擴大線上的招募,Love Foundation 將在兩間私人診所和兩間社區型診所內試驗遠端醫療專案;一旦成功,我們將擴大平台和規模。泰國在檢測和治療的前線上,仍有大量 HIV 陽性患者尚未開始接受治療,成為受感染族群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測不到病毒 = 不具傳染力 (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 U=U) 的大眾認知成為首要概念,我們需要讓更多泰國人了解,接受ART治療後,檢測不到病毒將減少 HIV 傳播給他人之風險。全球疫情確實限制了實體互動,但我們看見例證顯示先進的遠端醫療能夠寄送自我檢測包、讓受訓過的非業內人士連結使用者。
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在某些方面強調遠端健康照護之重要性。在照護發展過程中,您認為遠端醫療能夠如何滿足 HIV/AIDS 患者的需求?
露德:現代人更習慣使用線上平台,將醫療服務與科技相互搭配,能夠協助不克前來就醫的患者接受治療。不過,我們必須確保醫療過程之品質和患者隱私受到良好維護。遠端醫療能夠增加偏鄉居民取得醫療資源的機會,而愛滋病和特定族群的其他共病,也能透過遠端醫療提供即時的治療諮詢。露德在過去用病友對病友,或社會大眾對病友使用遠端平台的互助對話,亦有不錯效果。此外,遠端醫療提供單一平台,讓不同專業的照護團隊能夠攜手合作,並使需要不同專業團隊共同照顧的需求,有齊聚線上平台共照的機會,以節省為了去治療所花費的成本。
Love Foundation: 我們在泰國看見與社區型診所合作的大好機會,可以提供線上通話、諮詢和預約門診的平台。該平台旨在減輕民眾的交通負擔,比如住家離市中心和診所設施相當遙遠的人,包含那些在曼谷通勤時面臨交通阻礙的人。用者可確保取得 30 分鐘的諮詢時間 (不含等待時間和交通成本),減少醫師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差距。除去這些阻礙對於尋求心理健康照護的患者有所幫助,能減少他們的焦慮和障礙。

(上圖:雖然疫情限制了肢體接觸,先進的遠程醫療功能允許自我檢測的分發,讓服務提供者與患者保持溝通,及時提供預防性治療。)
問題:社區型組織對於民眾推廣和 HIV 照護上擔任相當關鍵的角色。在前線所學到的經驗是什麼,社區型組織如何繼續付諸心力改變和適應不斷變動的 HIV 照護大環境?
權促會:由於電子醫療紀錄揭露 HIV 患者的感染身分,使得醫療照護的歧視成為挑戰。我們建立一份友善醫療照護服務清單,提供給需要的患者;而現在我們正為醫療照護提供者 (例如牙醫和牙醫助理) 準備教材,幫助他們更加了解 HIV,避免HIV 患者被拒絕。不過,司法系統仍持續將 HIV患者定罪,甚至有測不到病毒的患者受到威脅和起訴,因此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
我們著手進行 HIV 入罪化的相關調查,且近期在 2020 國際 AIDS 會議中發表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將這項議題帶給全球觀眾,相信這將有助於影響政策制定人士有所改革。至於社區型組織的對話、會面和會議參與均將有助於創造機會;而偕同社群媒體和新聞媒體將有助於拓展我們對大眾的提倡。
Love Foundation: 我們了解任何國家的策略都需要區域化。為了解各區域的想法,我們在 Speak OUT 活動中,招募泰
國各地的醫療大使。舉例來說,穆斯林眾多的南部與都市化的北部 (即清邁) 即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而在介紹 HIV 預防、治療和汙名主題時,了解這些細微差別更是格外重要。除了區域化外,科技在推廣上扮演關鍵角色。我們的社群媒體活動、線上預訂和線上醫療大使專案,都以快速、專注的方式,展現觸及各地男男性行為者的效果。我們發現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國家亦採取相同步驟。HIV 患者現在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是:1) 照護阻礙、2) 缺少 HIV 預防和治療策略的教育和認知,以及 3) 對開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汙名化問題。我們現在比以往更加致力於提倡 HIV 教育、在 HIV 患者間建立社群、減少對 HIV 的汙名,並透過遠端醫療和線上能力,增加取得醫療照護服務等專案。
問題:在 HIV/AIDS 療法不斷進步的大環境下,加上醫學領域的科技日新月異,您認為有哪些機會能夠塑造未來的 HIV 照護?
權促會:權促會對 HIV 照護的核心理念是「更容易取得必要治療。」目前的治療工作是抑制和預防病毒,不過全球仍有許多人因無法取得這些治療而苦。因此,持續提倡取得治療仍是首要任務。此外,必須透過社會教育提升 HIV/AIDS 認知和去汙名化,也需要政治意願來移除取得照護的阻礙,例如醫療照護內的歧視、旅行限制和 HIV 入罪化。
問題:由於 HIV 患者現在的存活時間較長,各界不斷表示社區型組織擁有未開發的潛力,能夠解決其醫療相關需求。您認為社區型組織在 HIV 照護發展過程中,扮演甚麼關鍵的角色?
權促會:由於預期壽命較長,無法避免揭露、隱私、就業、關係和醫療等問題。社區型組織能夠提供心理社會支援,並建立社群能力。 全面的 HIV 照護發展過程需要醫療治療和心理社會的支援,且社區型組織扮演關鍵角的色,連結 HIV 患者和照護,並與醫療照護者共同搭起橋樑弭平未滿足需求之差距。當醫療照護系統須負責實際照護時,社區型組織則將會在社會前線補足其治療上的未竟之處。
露德:我們 23 年來致力發展 HIV 社群照顧,以社群為基礎提供各項服務,舉凡經濟支援、中途之家、衛教講座、權益維護、靈性關懷、戒癮減害、身心舒活等,服務團隊成員最大主力是社會工作者、同儕服務員,也與不同專業人員如諮商、護理、醫療工作者等合作。做為社區型組織,我們也配合政府的 HIV 預防相關政策,提供匿名篩檢、宣導性健康和普遍防護的教育,以及提倡性別平等,並鼓勵家人關係修復。我們認為推動 HIV 患者和社會之間的對話,對於感染者能穩定接受治療而抑制病毒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