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2016脂肪位移與微整形講座實錄

一、認識脂肪位移   主講:顧文瑋醫師

1.抗病毒藥物的種類
(1)針對反轉錄酶: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骨架、非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2)針對嵌入酶(病毒與DNA結合):嵌入酶抑制劑
(3)針對蛋白酶(病毒的切割分裂):蛋白酶抑制劑
(4)針對CCR5受體:CCR5受體阻斷劑

2.抗病毒藥物的組合:
三合一效果比二合一效果好,同類別藥物會有所落差,不同類別組合方式也不一樣。

3.醫生開藥會先以疾管署給付的三合一優先藥物為主,再依病人的狀況調整。

這三種三合一的藥名分別為:亞翠佩=舒發泰+西寧、康普萊=舒發泰+恩臨、三恩美=克維滋+汰威凱。

4.過去,因抗病毒藥物成分不同,而形成或多或少的長期副作用影響。但近年來,新藥不斷改進,長期副作用越來越少。所以,醫生會根據病人本身的工作、情緒、生活作息、有無其他慢性病家族、及家族遺傳病史,來評估開立用藥組合。例如,家族有心血管病史的朋友,就不適合使用會造成心血管副作用的相關藥物。

5.脂肪位移是脂肪組織因藥物影響形成不正常分布的情況,也是大多數帕斯堤朋友最擔心的副作用。其現象有:
(1)脂肪萎縮:皮下脂肪組織流失,如:臉部、屁股、手臂、腿部及腹部等。
(2)脂肪堆積:內臟脂肪增生,如:腹圍增加、水牛肩及乳房脂肪堆積等。

6.根據研究,造成脂肪位移的成因有:
(1)脂肪萎縮:滋利特、卡貝滋..等藥物,會影響粒腺體不正常死亡,而造成脂肪萎縮。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復。
(2)脂肪堆積:目前成因還不明,推測可能與賀爾蒙、HIV病毒、抗病毒藥物或個體基因..等有關。

7.脂肪位移的因子:

8.西方與東方感染者脂肪位移的比較:
下圖為亞洲感染者脂肪位移的狀況,但僅0.7%的東方人會因脂肪位移而與醫師討論換藥。

9.如何判斷脂肪位移:
除了醫療儀器診斷外,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體,因此自己可多觀察、評估;透過量腰圍、捏脂肪可看是否脂肪堆積。若肚子大,捏肚子周圍皮下脂肪厚,則為胖。若皮下脂肪薄,則為脂肪位移。

10.如何治療脂肪位移:
脂肪位移初期,換藥是有可能改善,但未必能回到原本的狀態。倘若,脂肪位移明顯時,換藥雖改善不大,但可避免持續惡化。若剛好有糖尿病時,可搭配糖尿病藥物,減低脂肪堆積的情況;生長激素釋放因子是國外才有,停止使用後便會恢復,國內目前因尚未有此副作用研究,而無使用此治療方式。

11.醫師考量開藥物組合,會評估患者本人的狀況,再依據抗病毒效果、安全性、長期耐受性與社會文化因素,來開立藥物組合。但也常遇到感染者會聽朋友服用的藥物,而告知醫生期待服此類藥物,但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因此朋友適用卻未必就適合患者本人。

12.國內,脂肪位移的人數其實不多,可先換藥觀察狀態,但是否能換藥須考慮下列影響:
(1)治療失敗。(2)副作用。(3)避免藥物交互作用。(4)器官、系統的併發症。

13.如何與醫師溝通期待之藥物組合:
(1)醫師會與病人討論藥物作用以及病人期待之藥物,但尚需評估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生活狀態等選擇用藥組合。
(2)服藥前一定會抽血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態,服藥後一個月再測量藥物對身體是否造成影響,未來三個月再做檢查評估。

 

二、脂肪位移,微整形行不行   主講:沈彥廷醫師

1.脂肪萎縮:以太陽穴、臉頰凹陷、手腳爆青筋為主。

2.脂肪萎縮的成因,是因為藥物成分導致皮膚老化,膠原蛋白減少、臉部組織的皮下脂肪結構產生變化。有3-35%感染者會有臉部脂肪萎縮的外觀改變。

3.脂肪萎縮的治療方式:
(1)使用填充物:如玻尿酸、Sculptra膠原蛋白新生劑等,填充物維持約1~2年左右,便會被人體吸收而消失,須重新補充。

(2)自體脂肪移植:脂肪從獲取、再製、精煉,然後轉置注射於皮下組織。由於脂肪須由血管增生至脂肪組織才能存活。過去脂肪注射都是醫生憑手感經驗,所以注射的脂肪顆粒大小較不均;近年改由脂肪注射槍,注射的脂肪顆粒較細小且平均。當注射的脂肪顆粒越小,脂肪越能夠存活。平均1年可維持50%的效果,再補充後可持續維持。費用也較便宜。

4.脂肪堆積:以水牛肩(後頷肥大)較常見。

5.脂肪堆積治療方式:
(1)超音波抽脂
(2)水刀抽脂:此方式出血性低,適合感染者朋友。

6.治療脂肪位移的注意事項:
(1)必須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自行停藥,並與醫師討論藥物選擇及副作用。
(2)CD4>400 ,病毒量<600。
(3)血糖、膽固醇及心臟血管疾病等,可能造成手術風險。
(4)須考量傷口癒合,但CD4>400,基本上癒合是沒有問題的。
(5)尋求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做諮詢。
(6)絕不施打來路不明填充物。

 

7.填充物及自體脂肪移植比較:
自體脂肪移植優於填充物治療,因為自體脂肪長期穩定性較佳,且價格較親民。但不論使用哪種治療,皆會面臨補打的狀況,且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負擔。

8.針對友善醫師與醫院診所的選擇考量,建議還是去大醫院或醫學中心。另因感染者手術後,部分器具將變成一次性使用,故手術費用會比一般民眾多出約2萬元。

9.是否須事先告知:須與醫師討論HIV,才能讓醫師更了解感染者的身體狀況,尤其植髮手術風險高,必須主動告知。

10.微晶瓷的使用:因微晶瓷風險高,若移位後恐造成病變,目前比較適用於鼻子。

11.吃的膠原蛋白是否對於脂肪補充也有效果:吃的膠原蛋白較無效果,吸收有限。

12.脂肪消失的凹陷為小面積,自體脂肪移植的效果較好。若凹陷為大面積,則需以手術搬移整塊脂肪組織來進行治療。

 

游仁佑、藍元亨撰稿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