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錄音精華文字版】立委林靜儀醫師 平權之路有你(2016年)

平權之路有你

主題:立委林靜儀醫師 平權之路有你
播出時間:2016/07/19
來賓:林靜儀醫師
線上重聽精彩節目:
Soundcloud: https://bit.ly/3bsyaFP
Spotify: https://spoti.fi/3duVRPK

 

各位知音朋友大家好,這集是2016年時,我們邀請到林靜儀醫師來節目分享,以林醫師經歷前行政院婦權會委員、立委、醫師的經驗,如何看待性別平權以及愛滋議題。如果你仔細聆聽,會發現台灣從當時(2016年)到現今,逐漸在各個地方落實性別平權,且愛滋教育也持續在進步,這些都是值得開心慶祝的事情!

林醫師深入淺出地談起替愛滋媽媽接生的經驗,從愛滋媽媽的身心照顧,到當時醫療體系中的性別議題、疾病汙名議題,嚴肅中不忘幽默,不時與大米開開玩笑話(屬於醫生獨有經驗的玩笑可不是蓋der~)。

這集帶給你滿滿的知識大平台,大米說:「我們平常至少會播三首歌,但這次都沒能播幾首!」歡迎大家打開播放按鍵,準備好筆記本,一起不知不覺把知性節目吸收完畢!

 

▍同場加映

林靜儀醫師 X 2020擁抱女性系列|影片 https://youtu.be/ov_127EimQc
擁抱女性系列簡介 http://bit.ly/32Gop3v

睿平|文字整理

 

醫療體系中的性別觀察

林醫師曾經問實習男醫生說:「當你實習很累、課業壓力很大、主治醫師很機車的時候,請問你們有沒有靠在女朋友肩膀上哭泣過?」結果發現沒有幾個人舉手。

主持人大米認為林醫師雖然職業是醫生,但也常將性別平權的觀點深入到工作裡面。

林醫師回應說,性別平權的觀念雖然有逐漸被看見,但仍有許多人是被傳統觀念影響很深的。醫師觀察到:「在醫療單位中,男性跟女性的職業壓力是差不多大的,但傳統社會觀念影響下,男性似乎沒有良好的舒壓、談心管道。很多壓力等級高的男性醫療工作者,下班後可能是抽菸、喝酒,鬱悶的心情是被壓抑住的。」

聽見林醫師從醫療體系中的觀察,讓我們不禁想著,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都應該一起加入性別平權的行列。

 

因為「性別」平權,從來就不是只屬於女性的事情

林醫師曾經擔任「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後來此委員會名稱改為「性別平等委員會」。大米分析說:「名字的轉變,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1995年聯合國發佈「性別主流化」概念,成為各國達成性別平等的指標之一。而當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一開始看見女性在職場中的職位、薪資,都是存在著天花板的,醫師說明這段歷史:「國家法規在人力培養上面、促進婦女地位平等上面做了許多努力。」(延伸大補帖:「性別歧視、性別暴力、教育程度差距、缺乏經濟能力、缺乏性與生殖健康、權利保護等皆會阻礙防治工作。」https://bit.ly/2WUPwY3

林醫師分享:「後來發現只是主張女性的權益是不夠的,因為很多時候,性別平權的議題並不包含只有女性而已。」所以「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在2011年行政院組織改造時,名稱也與性別平權觀念同步,改為「性別平等委員會」。

 

林醫師接生經驗談:愛滋媽媽也能產下健康的寶寶

林醫師談到自己在醫院時,有協助三位愛滋媽媽生產的經驗。搭配愛滋感控小組、醫療團隊,每位專業人員各司其職,讓愛滋媽媽可以放心生下小北鼻。

愛滋媽媽生產前,會先與感染科個管師詳細談完後,到接生醫師這邊做產檢。林醫師描述產檢過程:「其實就跟一般人沒什麼差別。不過團隊會持續關心愛滋媽媽『有好好治療嗎?』『對於接下來的生產準備還好嗎?』。」

「在當時,針對愛滋媽媽生產的流程,建議於懷孕過程持續服藥,規劃時間剖腹生產*,生產前需要使用上預防性藥品,新生兒出生後需要接受預防性的點滴及持續一年半的服藥。」林醫師提到,他們也會與愛滋媽媽討論,若不希望讓家人知情的話,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保護自己的醫療隱私。(*註1:美國 DHHS 指引建議,剖腹產適用在孕婦病毒沒有控制妥當的情況下 ,病毒能控制在 <1,000 copies/ml可以經陰道自然生產。若您是愛滋媽媽,可以事先與您的個管師討論適合的生產方式)

而當時第一例開刀,受到一些流程上的阻礙。「因當時所有醫院的感控標準,都會希望手術流程是將高傳染風險的個案,安排在當天手術房的最後一台**註2:最後一個排序開刀)。」林醫師描述當時的困境。

「而第一個個案,後來順利生產,且追蹤了兩年確認小孩子都沒有帶原。」林醫師回憶說:「這個消息對我們整個團隊來說,是非常振奮。」

 

醫療中的愛滋汙名

林醫師與團隊在接生第一例個案後,一起開會檢討,並跟開刀房討論,覺得把愛滋媽媽放到最後一台開刀並不公平。

「醫院的感染風險太多。」醫師舉出與愛滋傳染途徑相同的疾病:「我們不會因為這個病患是一個B型肝炎個案、C型肝炎個案,我就把他放最後一台手術啊,這些都是感染疾病啊,一樣都是血液傳染!」

另外一個部分是:「照顧一個HIV孕產婦是需要一整個團隊的,讓團隊全部的人一直等到當天最後一台手術,是不好的。」

從當時的手術房的順位安排、到現今仍有牙醫拒診案例,看得出愛滋汙名影響的痕跡。「醫療人員是各項疾病首當其衝的人,像是SARS,或是每年的流感。」林醫師解釋若是一般生活當中:「經由空氣傳播的流感,風險都比血液傳播的愛滋來得高太多了。」但因著汙名,大家對於愛滋的恐懼反而是多許多的。

 

我們需要不斷溝通 突破社會傳統觀念的障礙

林醫師舉例傳統文化:「大家常講『女生月經來,到廟裡拜拜會對神明不禮貌』,跟許多人對於愛滋的無知與恐懼是一樣的,是文化與教育中的問題。」

要如何消除愛滋的歧視汙名呢?

「歧視來自於無知,歧視來自於恐懼。」林醫師點出改善的關鍵:「溝通是最重要的事情。」

「性別平等或者對於疾病的概念,是在進步的。」林醫師在尾聲,給朋友們送上鼓勵:「像大米這樣的節目持續地溝通,也有非常多關心愛滋人權的朋友在各個角落努力,我們帕斯堤朋友,不用覺得很孤單。」

 

註1補充:愛滋媽媽自然產相關資訊,參考自《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生育新思維》(愛之關懷季刊) https://bit.ly/2QLlwcV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