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靜脈注射藥癮者減少傷害團體處遇經驗之探究丨吳紫維/徐森杰

吳紫維/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社工組長
徐森杰/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

◀本論文發表於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2015「看見關懷與正義—社會工作者的對話與行動」研討會

 

壹、減害起源

臺灣自2004年起靜脈注射藥癮者因共用針具、稀釋液及容器而感染愛滋病毒者激增,為因應此一棘手的公共衛生疫情難題,當局及民間組織便積極引進以「減少傷害」觀點為處遇的措施,此措施源自於1985年英國利物浦在愛滋防治上的有效政策後推廣他國,臺灣在取經美國及澳洲後,採取了替代療法、清潔針具交換及擴大衛教方式,有效的在5年內,降低了靜脈注射藥癮者感染愛滋病毒的疫情。

 

貳、減害理論與社工實務的相遇

政府以減少傷害政策介入同時,雖在公共衛生上有效的抑制病毒傳染,但回到海洛因成癮者的生活脈絡中,發現傳統的戒癮模式並無法適用於所有的成癮者。故本會於當時多次至國外習得減少傷害心理治療處遇知能後,遂於2006年起於北、中兩地每週定時舉辦愛滋藥癮者減少傷害團體。

減少傷害目的在減少藥癮者個人、家庭與社區的傷害,除了預防未發生的狀況,也可以此觀點介入正在發生的問題。減少傷害不再依循傳統「全有-全無」的概念,因理解各種健康議題及物質成癮不僅是個人心理因素,也包含社會及環境交互的影響,故減少傷害試圖除介入用藥議題外,也涵蓋健康照顧、家人關係、情緒控制、排除就業阻礙及連結社會資源等議題。

而生理、心理、社會的全面性評估是社會工作專業上的基本架構,以此理論作為服務模式的評估及介入處遇,更是回到靜脈注射藥癮者的用藥背後因素,進而協助其學習新的因應技巧及增強其改變的動機。

 

參、減害團體帶領方法及過程

本會於台北、台中每週三定期舉辦減少傷害過程式團體,成員可自由選擇加入團體當中,此團體提供一個便當及少許車馬費為誘因,邀請本會開案服務及未開案服務但有確定其藥癮合併感染身份的靜脈注射藥癮愛滋感染者參與,團體時間為一小時。

團體帶領時採取動機式晤談法及減少傷害模式的介入,領導者以不批判的態度,創造開放、彈性及安全分享的團體氛圍,促發與會成員能自由的分享想談論的議題。若在團體成員並無特別表示有興趣的議題時,領導者也會設定相關或時事主題,引導成員理解及討論。

為因應團體參與人員具有流動性,固定至少每半年至一年會設定制式主題討論,包含:愛滋衛教、愛滋藥物新知、愛滋治療時機及經驗、替代療法、用藥安全、減少傷害知識等。因此團體著重過程式討論,領導者特別著重在參與成員所「關心」的議題同時處理其與藥物暨成癮之間的關聯性,並引導成員互相分享相關生活困境因應技巧及資源,也適時的提供最新資訊及資源予成員。

根據近三年內,統計團體主題的次數上來看,健康議題仍然居冠,本會也發現團體成員會主動關心及詢問愛滋及其他共病等相關問題,藥癮及減害議題則居次。

 

肆、團體評估

本會歷經數年來以專業社工在社區機構中所提供的減少傷害團體處遇,充分運用「案主自決」及「個案即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為核心價值的干預策略,共計超過5500人次,600位藥癮者參與受益,近年來之成效評量表,男女比約8比2,年齡則是以50-59歲佔4成為最多數,問卷結果皆顯示參與團體成員能獲得新知及支持,並學習如何與他人討論事情,而7成以上的參與成員也持續在生活當中運用於團體中習得的減少傷害方法因應各項狀況。

 

伍、結論與建議

一、對於尚未接受戒癮處遇及還未接受戒癮者,減少傷害是協同成癮者讓生活達成適度平衡的處遇方式。過程式團體的介入,使參與成員在「此時此刻」的聲音可直接被聽見及提出討論,且採以減少傷害的觀點進行議題討論時,也更貼近參與成員的現實生活困境,更能有效的協助其運用於生活中。

二、從戒癮到減害的工作方法轉變,提供物質成癮者更多元的因應方式,且團體經驗也發現,願意持續定期參與減害團體者,也較有能力獲取更多資源協助自我的生活穩定。

三、在多年使用減害觀點介入靜脈注射藥癮者後,本會也試圖開展其他非法藥物成癮者的減害團體,透過「減害技巧學習」、「支持網絡建立」、「增加求助資源」及「修正選擇方式」等核心精神,繼續提供服務。

四、期待減害取向的社工實務介入模式,能夠拓展於其他物質成癮者的服務中,協助成癮者有更多元選擇的生活賦歸方式。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