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性防護與基礎教育可解決健康照護工作者的愛滋歧視

發佈日期:2012/08/07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aria Ekstrand博士

美國一項於印度所做的研究指出,許多健康照護工作者對於愛滋帶有負面看法,一部分是因為愛滋病毒本身相關的負面印象,一部分是因為受到病毒高風險族群原有的邊緣化,而這些歧視與偏見長期以來影響感染者取得愛滋相關服務,但是藉由提供基礎教育,將能有效的使這些錯誤的資訊以及相關歧視得以緩解。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aria Ekstrand博士以「床邊的壞禮節─健康照護環境中的汙名與歧視」為題,提出這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健康照護環境中的歧視遠超出理論建構之上,它更進一步的影響了感染者的健康情況。

該項研究顯示,在393位受訪護理人員中,竟有高達70%的人表示感染愛滋的人基本上是罪有應得,因為這些人發生不應該發生的行為,而2/3的受測者對於被邊緣化的高風險族群存有偏見,且絕大多數都認為包括針對愛滋感染者強制篩檢等的強制政策應該要立法執行;此外,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擔心在工作時會被傳染,26%認為共用杯子會被傳染,28%認為共用便盆會被傳染。Maria Ekstrand博士表示,造成這些現象可能的原因是缺乏「普遍性防護」的觀念,有許多的護理人員會害怕替感染者抽血,她們有些會採取更多的防護,例如穿戴兩層手套等。

 

「普遍性防護」的推行將能有效降低愛滋的汙名與歧視,同時也能確保工作的安全

中國大陸疾病管制局的李莉博士在雲南以及福建的調查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該調查顯示,許多照護人員對感染愛滋在社會、文化、結構與個人因素伴隨而來的恐懼,是阻礙提供照護的主要因素,探究其因也是因為「全面防護」觀念沒有確實的普及;李莉博士表示,有些工作者從未聽過「普遍性防護」,也有些護理人員為了自我保護而避免接觸愛滋感染者或愛滋病患,她相信「普遍性防護」的推行將能有效降低愛滋的汙名與歧視,同時也能確保工作的安全。

該研究資料顯示,雲南的愛滋盛行率較高,健康照護工作者對於愛滋的認知也較高,相反地福建的愛滋盛行率較低,健康照護工作者對於愛滋的認知也相對較低;因此在基礎教育以及全面防護的推行上,必須要因地制宜,藉由提供「相關性與互動性」的介入模式,明顯地能夠改善健康照護提供者對於愛滋的汙名與歧視。

此外,也有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研究顯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愛滋盛行率下,針對不同邊緣化族群,如跨性別者、性工作者、注射藥物使用者、男性間性行為者等等,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汙名與偏見,其身份與愛滋的連結,也常會造成健康照護提供者在服務時產生不同程度的差異;甚至在部分國家的愛滋感染健康照護工作者也表示會受到同僚的歧視,只要有愛滋感染者就醫時,這些人就會被強行分派去提供醫療照護服務,甚至有部分醫療單位會規劃愛滋感染者專用物品(床單、餐具、病人服等),以避免與非感染者使用相同的器具。

學者表示,除了基礎教育以及「普遍性防護」觀念的缺乏外,健康照護提供者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社會大眾認為這些人應該知道所有的事情,因此在過去一直沒有人會去介入與進一步瞭解,才會導致在許多國家出現這樣的問題,因此呼籲各國政府能夠針對各地的社會與文化特性,發展出健康照護提供者適當的基礎教育介入模式,才能夠有效的減少第一線工作人員對愛滋服務對象的歧視與汙名,降低愛滋感染者取得醫療服務的阻礙,進而增進愛滋感染者甚至是全體民眾健康福祉。

本文由露德翻譯小組整理摘譯自aidsmap網站於2012年8月2日所刊登發表之報導,原文連結

關鍵字:全面防護 健康照護人員 愛滋汙名與歧視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