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論壇實錄】分論壇四:反歧視—去愛滋汙名

發佈日期:2019/05/10

 

主持人:鄭詩樂(澳門關懷愛滋大會主席

▎澳門:去愛滋汙名化

▎何婉恩

關懷愛滋協會的何婉恩主任介紹其機構在澳門進行反歧視的現況,該協會創會十年,在學校、社團、私人機構、社區,以宣導、外展等形式進行愛滋教育,藉由教育減少愛滋歧視,並且減緩愛滋的傳播。

 

 

宣導的部分,早期進行愛滋宣導常被拒絕,若沒被拒絕就會被要求不要談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及協會的努力,後來漸漸地可以更完整地與民眾討論性健康;除了講座宣導之外,同時會在不同時間地點進行外展,使觸及量更廣更多元,讓非特定的市民了解愛滋;除此之外邀請澳門著名樂團-刃記進行代言,藉由音樂及設計文創商品,讓其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認識愛滋議題,義賣的文創商品所得主要用於幫助愛滋遺孤。

結論:澳門關懷愛滋協會藉由社區的力量,將愛滋議題深根於民間,盼能減少愛滋歧視,減緩愛滋傳播。

 

▎台灣:被討厭的勇氣

▎林宜慧

愛滋權促會的林宜慧秘書長介紹該機構的發展及工作,愛滋權益促進協會顧名思義服務對象是愛滋感染者,工作內容是感染者的權益促進。

1997年11月成立前,當時社會氛圍仍是感染者沒有錢買藥,感染後就須面對死亡議題,經過民間力量的努力,以行動劇的模式,邀請感染者在衛生署前演出其生命故事,同年四月雞尾酒療法開始在台灣使用,權促會於11月5日成立,目標是能減少愛滋歧視。

為達減少愛滋歧視目標,將以權利維護與促進的方式進行,分別是個案協助與教育倡議。

個案協助主要是協助感染者權議相關議題,以感染者就學權益的為例,台灣某大專院校雖未明定拒絕感染者入學,但要求入學體檢時必須檢查愛滋,感染者就算錄取為怕身分曝光也不敢報到,該校雖未明定拒絕感染入學的實例,但實質上卻影響感染者的就學權益。經權促會其中溝通協調無效後,經媒體報導該事件才在該學進行討論,同時其他民間團體開始看見感染者就學議題後,投入民間力量進而影響該校的入學體檢。

權促會也會到學校、機關、社區進行宣導、外展來進行愛滋教育,為避免倡議內容過於生硬,同時與藝文團體合作,以軟性的力量影響社會大眾,如:舞台劇-娘娘鎗末日大團結、全民抗愛滋園遊會等,讓一般社會大眾更了解愛滋議題。

倡議是權促會的主要工作內容,以民間組織的力量衝撞體制,以時間序列描述幾個重大事件如下:

1998年成立週年暨愛滋人權公益廣告發表記者會

2003年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IC卡強行上路 人權隱私萬劫不復」記者會

2004年12月1日年度五大愛滋人權新聞發表記者會

2006年民間團體聯合記者會(關愛之家協會被要求遷出社區)

2010年11月7日外籍愛滋政策修法聯盟參與秋鬥活動

2010年7月31日舉辦「第一屆愛滋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2017年台灣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發表記者會、台灣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國際愛滋會議發表

2018年大稻埕藝術節-野獸的內心話、台北藝術節《山高流水之空中》

 

▎北京:消除愛滋歧視 醫者先行

▎張強 陳明蓮

北京地壇醫院骨科醫師張強,分享北京愛滋病合併骨科疾病的治療情況,並從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角度來分享其為感染者進行骨科手術的心得。

愛滋感染者的的骨科、骨巨細胞瘤、感染等相關疾病是高於非感染者,術後傷口感染及需要清創的機率亦高於非感染者,但因為多數外科醫師常因為恐愛,而拒絕幫感染者進行骨科手術,因此影響感染者的就醫權利。

地壇醫院除了感染科提供愛滋治療外,其他專科同時提供多元且友善的醫療服務,但因為骨科手術須使用電鑽等重機具,具較高職業暴露的風險,為避免職業暴露,手術過程會使用完整的防護,如防滲透手術衣等,但是過多的防護對於手術的進行是有影響的,會增加手術風險及難度,故期待社會大眾給予提供感染者外科手術的醫師鼓勵與肯定。

 

陳明蓮女士分享地壇醫院如何進行消弭愛滋歧視的實例,地壇醫院設有紅絲帶之家,為愛滋反歧視進行教育宣導。

尤其是醫療場域經常發生感染者歧視的情況,以身體檢查為例,有些醫師要求先報到的感染者最後進行檢查,說法是為保護其他後續檢查的患者,甚至在檢查結束後,當著患者的面更換床單等備品,這過程讓感染者感覺非常不舒服。

避免醫療人員及民眾因為不瞭解對愛滋產生恐懼及歧視,在院內會對醫護人員進行愛滋教育,如職前、在職教育,並透過志願服務幫助院內員工認識愛滋並且理解感染者;院外則對社會大眾以講座的方式進行愛滋教育,邀請著名演藝人員擔任親善大使,對媒體進行倡議,開放讓媒體參觀病房、參加活動,以增進媒體對愛滋疾病的理解,進而減少錯誤愛滋資訊的傳播。

陳女士認為地壇醫院的反歧視工作,根本上是先保障感染者的就醫權、健康權,接著是消除醫療場所的歧視,有助於發現新感染者,提早發現並進行治療,最後倡導反歧視,提升患者戰勝愛滋的信心,當感染者都能夠接受治療,最終便能減少愛滋的傳播。

 

▎香港:瓦解牢不可破的守舊思想

▎李再興

香港愛滋基金會副總監李再興先生,分享香港目前的服務近況:目前多數香港人對於愛滋的預防是有基本的瞭解,來自於早期的愛滋教育多,但當時是以負面、恐嚇的方式來進行宣導,強化了愛滋與死亡的連結,反而造成民眾的誤解,加上媒體的錯誤資訊的傳播,如2019年仍有電視劇演出感染愛滋即死亡,或是救護人員執勤過程中擦傷後擔心得愛滋的劇情,更強化了愛滋的汙名與歧視。

近期的研究發現,青少年首次發生性經驗的年齡約11-12歲,7名青少年中只有1名知道要準備保險套,但也未確實使用,發生風險性行為後也不知道要去篩檢,其中20歲以下發生男男風險性行為者,有一半以上事後未篩檢,未篩檢的原因多是認為愛滋與自己無關。

媒體強化了愛滋的汙名,反過來基金會也使用了媒體來進行去汙名,並進行正確的愛滋教育。基金會邀請演藝人員的以感染者角度來進行演出,將感染者的故事拍成的短片,讓民眾了解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生活便與一般人無異,且不會因為性行為傳播愛滋,並且試著讓民眾看見感染者這個「人」,而不是只看到疾病。同時以公益廣告的方式,宣傳愛滋篩檢,將愛滋篩檢變成普遍性的健康篩檢。

除了傳統媒體外,同時使用新興媒體進行宣傳,並且結合年輕人的文化,以深入接觸多元的民眾,如接下來的泰國潑水節,基金會提供電話卡,在其中提供當地愛滋資訊,如有愛滋相關問題在國外亦可即時來電尋求協助。

  

Q&A

Q 詢問權促會接了非感染者的案例為何?

A 當事人的父親是感染者,由於當地居民位處偏鄉關係較都市更靠近,因此地方上人人皆知道其感染身分,當事人是便利商店員工,老闆要求該當事人進行愛滋篩檢,故權促會以受愛滋影響之人的名義提供協助。

 

Q (大莊)從張強醫師的簡報中看到:感染者手術過程中穿著像太空衣般的防護衣,感受到醫師對感染者的恐懼,想詢問醫師在U=U的前提下,是否手術的防護會有所調整。

A(張強)如果病人的病毒量高就會做更完善的防護,若病毒量測不到使用一般防護即可。

骨科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槌子、電鑽等工具,有更高的穿刺可能性,如遇職業暴露就必須使用事後預防性投藥,必須額外承擔藥物的副作用及感染的風險,在地壇醫院每年都有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的案例,因此就骨科醫師的角度會認為,能夠為感染者動手術,就是最大的反歧視。

 

Q (大莊)詢問李再興老師,對於宣傳海報的標題「你今天被插了沒有」這段文字,是否會擔心社會大眾的反彈,而造成宣導的反效果。

A (澳門詩樂補充)在廣東話「插」那個字的同義字也有針扎的意思,在文宣海報中是暗指愛滋篩檢。

 

Q (沈潔)詢問李再興老師,在簡報中提到「香港歧視越來越嚴重」,是否經過實證分析才得到這個結果。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國曾向香港借鏡,認為香港愛滋工作做得很好,現在看到這樣的簡報,覺得有些疑惑。

A 所謂的越來越嚴重其實是指「香港政府對於愛滋議題越來越不重視」,加上香港青少年群體對HIV得關注度下降,青少年未必對愛滋有更嚴重的歧視。因此香港愛滋基金會試著透過藝人的影片,想要從地方來影響民眾,進而影響政府。如果政府仍不重視,香港愛滋基金會仍會持續去做。

 (沈潔)回應香港愛滋基金會,期待基金會可以做研究分析,讓香港政府看見其對愛滋議題不重視造成的影響,進而影響政策發展。

 

Q (佳蓓)以台灣的經驗來說,常有感染者在醫療時接受治療是有阻礙的,曾聽過有感染朋友因為骨折被擺在留觀室,而醫師遲遲不願意手術。故詢問張強醫師對於如何跟醫療團隊溝通,讓醫師更有意願替感染者治療?

A (張強)在感染者病毒量測不到的情況下,手術過程一般防護即可,有時並非醫師不願意動手術,而是其他團隊成員需處理病房護理、醫療廢棄物等,因為不瞭解而不願意服務,這也許是很多綜合醫院不願替感染者動手術的原因。如政府、醫院增進對於愛滋議題的重視,或許有改變這樣困境的可能。

(陳明蓮)另補充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的經驗,感染者所得疾病如果在地壇醫院無法處理,會由紅絲帶基金會協助轉院,轉院後如主治醫師願意進行手術,但其餘團隊成員因為有疑慮而無法動手術,會邀請該醫師到地壇醫院進行手術,進行跨院合作,協助感染者順利完成手術。

 (大莊)補充說明,很感謝地壇醫院醫師為感染者的付出,但在以感染者的立場,當看到「醫師如願意替感染者動手術其實是很偉大的」這部分的描述,會擔心這樣會加深一般民眾對愛滋的恐懼。

 

👉更多實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