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Mpox)基礎預防知識與第一線治療分享實錄丨露德雲端講堂

發佈日期:2023/04/14

猴痘(Mpox)為繼COVID-19第二個新興病毒性傳染病,並且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由於國內已有本土病例,疾管署也開始針對高風險者進行疫苗接種作業。為了及時清楚瞭解猴痘的傳染途徑與預防、疫苗接種與治療的細節,露德協會特別邀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透過線上視訊會議,為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講解說明猴痘基礎知識、了解傳染途徑、如何自我保護。

 

國際猴痘疫情
⚫猴痘疫苗已在國外施打一段時間,2023年3月的觀察,歐美的猴痘感染狀況,有逐漸下降趨勢。但有些國家確診還是在升溫狀態,如墨西哥、中國大陸、亞太地區..等。台灣屬亞太地區,故需要更加留意。
⚫感染減少的狀況(如歐美),除了疫苗接種外,還有預防宣導的成效,讓民眾能提高警覺。
⚫疫情在台灣的狀況,2022年6月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確診需要通報),確診以性行為感染為主,未有死亡案,都以輕症為主。

猴痘傳染途徑
⚫猴痘以性行為(含口交)的親密接觸、擁抱、親吻為主要的傳染途徑,因接觸到對方的皮疹、瘡痂、體液..等。
⚫飛沫傳播則需在密閉空間,長時間(8小時以上)相處,會經由呼吸道分泌物的接觸而造成傳染。
⚫其他如透過胎盤的母子垂直傳染、接觸靈長類動物..等也有可能造成傳染。

猴痘臨床症狀
⚫猴痘的潛伏期是3~21天。潛伏期不會傳染,但若有病症出現時(如發疹),傳染力是最強的。
⚫猴痘臨床表多為20~50歲男性,經親密接觸性行為,常見症狀包括皮疹(85~98%)、發燒(48~84%)、淋巴結腫大(30~60%)。
⚫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膿疱(pustules)階段變化,最終結痂(crust)脫落。
⚫症狀持續2-4週,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
⚫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CD4<200)尤其容易重症,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2022~2023猴痘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包括:皮疹最早出現於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皮疹數目較少、發燒等前驅症狀較不明顯,發燒和其他症狀(如發冷、淋巴結腫大、不適、肌肉痛或頭痛)不一定出現,或先出現皮疹後才有發燒等症狀。臨床需要提高警覺。
⚫至於無症狀者,是否具有傳染力,目前無太大明確證據資料。

美國疾病管制署針對嚴重猴痘的定義
⚫非典型或持續性皮疹伴有融合或壞死性病變,或兩者兼而有之,其中一些需要對受影響肢體進行廣泛的手術清創或截肢。
⚫病變佔全身表面積的很大一部分,可能與水腫和繼發性細菌或真菌感染等並發症有關。
⚫敏感部位(包括口咽、尿道、直腸、陰道等粘膜表面)病變,劇烈疼痛,影響日常生活。
⚫滲出性或引起明顯組織水腫導致梗阻的腸道病變。
⚫可能壞死或阻塞的嚴重淋巴結腫大(如呼吸道)。
⚫導致狹窄和疤痕形成的病變導致顯著的發病率,例如尿道和腸管狹窄、包莖和臉部疤痕。
⚫多器官系統受累及相關合併症,包括:
 ◯口咽部病變造成吞嚥困難
 ◯肺部結節性病變
 ◯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腦炎和脊髓炎
 ◯心臟併發症,包括心肌炎和心包疾病
 ◯眼部疾病,包括嚴重的結膜炎和威脅視力的角膜潰瘍
 ◯泌尿系統受累,包括尿道炎和陰莖壞死

猴痘與HIV感染者
⚫目前全國確診的統計,84.2%為男男性行為者,有48.4%為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確診猴痘,多數症狀都比非感染者多(如發燒、疹子),只有淋巴結腫大是感染者比例較低。
⚫CD4高低會影響症狀的嚴重程度。CD4越低,臨床症狀嚴重度就會偏高。建議有風險行為,且CD4較低的感染者儘快接種疫苗。
⚫感染者免疫力好壞,影響後續猴痘復原狀況。感染者若沒有治療hiv,建議開始治療為佳。
⚫晚期 HIV 感染者在免疫抑制的情況下(CD4 < 350/mm³),嚴重壞死的猴痘病症表現得像 AIDS 伺機性感染,具有很高的猛爆性皮膚病和全身表現以及死亡。

猴痘疫苗與防治策略
⚫暴露前預防(PrEP)。近6個月內險性行為者,建議盡速接種。
⚫暴露後預防(PEP)。與確診病患最後一次暴露後14天內接種,惟建議於4天內儘速接種,如已出現猴痘症狀,則不建議接種。
⚫猴痘疫苗注射,18歲以上族群可以「皮內」注射方式,每人的劑量一樣。嚴重免疫不全者(如CD4低/化療/癌症)或具蟹足腫病史者,採用「皮下」接種,施打劑量會較高。
⚫猴痘疫苗建議施打二劑,每劑間隔4週以上。
⚫疫苗的接種對象,請參照疾管署公布的資料。
⚫接種猴痘疫苗並沒有CD4高低的限制
⚫目前疫苗尚有,可以預約,有需要可速去預約,第三波預計五月,第三波預計回歸由符合接種條件民眾,直接至合作醫院預約或依各縣巿政府衛生局安排

猴痘處置與治療
⚫確診個案,目前以自主健康管理主,分二階段,要盡量避免外出,尤在第一階段,不宜上班上課。
⚫目前規定,猴痘除重症、有重症風險因子、家中無法一人一室、家中有以下人口(如12歲以下、八十歲老人孕婦、接受血液透析或免疫不全)、雖有一人一室但無獨立衛浴時等,會安排住院。若無法配合自主規定的人也要住院,以一般單人房即可,不用住負壓病房,待疹子消就可以出院。另提醒,可返家休養者,仍需配合相關防疫規定,確實防止造成家庭群聚感染問題。
⚫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型,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仰賴免疫力逐漸康復。
⚫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指於特定對象使用(猴痘重症患者、嚴重免疫不全者、兒童族群、孕婦及哺乳婦女..等)。
⚫二階段自主健康管理,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是否到解除,需要回醫院給醫生評估,至醫院回診評估時,需先找公衛取得相關表單再行前往。
⚫結束第一階段條件:(1)至少72小時沒有發燒 (2)在過去48小時內沒有出現新的皮膚病灶 (3)露出部分(包括臉部、手臂和手部)皮膚部灶都結痂,且可完全被遮蓋(如:使用衣物、紗布、OK繃等蓋住) (4)口腔黏膜沒有病灶。
⚫結束第二階段條件:(1)至少24小時沒有發燒 (2)在過去48小時內沒有出現新的皮膚病灶 (3)所有病灶(露出/未露出部分)都結痂脫落,且下方長出一層新的皮膚 (4)沒有黏膜病灶。
⚫提醍目前無特殊狀況,以自主健康管理為主,若不幸需要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請確實詳閱相關規定,配合執行。


醫師Q&A時間 註:QA編號(9~12)內容完整記錄於實錄內
Q1:若糖尿病患者感染猴痘,會對健康或身體有甚麼傷害嗎?因糖尿病患者是不能有傷口,若有猴痘的皮膚表徵有些好奇該如何注意?
A:若糖尿病患者感染猴痘,目前尚未對健康傷害有風險分析,但因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照顧需要特別注意,如有出現皮疹症狀,建議儘速就醫。

Q2:接種疫苗後多久產生保護力?
A:接種疫苗後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CD4高及有打完二劑疫苗者,保護力較佳。

Q3:猴痘再次感染的機率與潛藏在神經內的可能性?
A:目前未發現猴痘輕症者在痊癒後有出現再次感染的狀況,且痊癒後,身體內並不會像梅毒有病毒基因存在體內的狀況。

Q4:一起聚餐吃飯及上健身房,是否有風險?
A:聚餐吃飯、健身房共用器材..等生活行為,並不會有猴痘傳染的風險。必須是高密度的親密接觸與長時間(超過8小時)共處一室的情況才有風險。

Q5:接種疫苗後的局部紅腫硬塊需要做什麼處置嗎?可以擦喜療瘀嗎?
A:打疫苗處的紅腫,不須特別處理,幾天後就會消除,擦藥的功效不大,若嚴重可冰敷,坊間流傳各種舒緩猴痘症狀的偏方,均依個人體質有不同反應及作用。

Q6:若有確診疑慮,要到感染科還是急診?
A:已知有接觸史或擔心自己被感染時,建議去大醫院的感染科就診,建議明確告知接觸史,給醫生判斷。

Q7:猴痘治療後可以不留疤嗎
A:猴痘皮疹痊癒後,皮膚上留下的疤痕不容易消退,如果疤痕狀況嚴重,可能要詢問醫美是否能處理。

Q8:猴痘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人是否會引發嚴重的皮膚問題?
A:可告知醫師,採皮下方式注射疫苗,就不會有蟹足腫的狀況發生。

註:以下編號(9~12)內容回答,已完整記錄於上方實錄內文

Q9:施打疫苗時有無身體的限制,CD4需要多高才能打?
Q10:猴痘病人治療,需要在負壓隔離病房住多久才能出院,這陣子有新聞探討確診個案投宿在醫院住到快發瘋,隔離治療是有準則的嗎?
Q11:無症狀的猴痘確診者,潛伏期會能長達多久?    
Q12:我有HIV,上個月剛測到病毒量為20左右,五月三日已預約打猴痘疫苗,打算八月去泰國,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台灣露德協會 許淳琇丨藍元亨丨莊英祺 記錄整理
 

  •    
 
TOP